摘 要:文章利用詞頻軟件對萃取文獻進行關鍵詞提取分析,基于內容分析方法進行分類,確定工科“雙一流”建設的核心;基于工科“雙一流”建設核心,采取案例分析法,提取典型高校的建設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出工科“雙一流”建設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工科;雙一流;策略
“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實施的一項重要戰略,“雙一流”代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兩個方面。工科“雙一流”建設就是以工科為主導優勢的高校開展的一流學科以及一流高校建設。工科為主導的高校為中國科技、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技術與科技創新成果,是中國工程實踐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實施制造企業2025計劃,鼓勵實體經濟發展,工科高校及工程教育成為戰略實施的有效支撐點,因此建設工科“雙一流”不僅僅是高校發展、學生培養的要求,更是滿足我國工業、制造業發展的戰略需求,現已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新工科建設提出后,對工科“雙一流”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新工科更加強調人才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突出工程技術、開發創新、實驗實踐環節,需要體現創新創業思維,為工業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撐。其次,新工科更加強調高??萍汲晒c市場的結合,鼓勵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針對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合作方式、拓展人才培養模式,開放合作成為工科“雙一流”建設的又一重要任務。最后,新工科強調理念創新,建設過程中面向社會與企業、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開設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發揮高校對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梢?,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工科“雙一流”建設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當前關于“雙一流”建設的研究多集中在“雙一流”建設的必要性、戰略實施的作用與影響等方面,雖然有些學者對“雙一流”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與策略,但多是指導性意見與宏觀措施研究,缺乏理論分析基礎,影響學科建設實踐的有效開展。另外,當前缺少針對新工科與“雙一流”建設的研究,無法為工科“雙一流”建設提供精準支持與參考,因此基于文獻詞頻統計,提取工科“雙一流”建設核心關鍵詞;基于內容分析方法進行歸類,并結合核心要點與案例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設策略,不僅可以豐富該領域理論研究成果,也可為工科“雙一流”建設提供直接的策略與方法支持。
一、基于文獻分析的工科“雙一流”建設核心提取
采用文獻分析方法,提取工科“雙一流”建設的核心與要點。首先,在知網期刊中將摘要包含“工科+雙一流”作為檢索條件,采集2016年1月到2019年8月期刊文獻得到91篇。提取91篇文獻摘要,利用詞頻軟件對其進行分詞處理和詞頻統計。將分詞功能下缺少現實語義價值的詞刪減,保留詞頻10次以上,有可能成為工科雙一流建設核心與關鍵的詞語,對詞語進行預處理與整合后得到36個關鍵詞及詞頻情況如下表1所示。
進一步采用內容分析方法制定類目系統,即將分析單元進行歸類,形成合理的類目系統。為提升類目構建客觀性,對存在歸類差異的分析單元進行集中分析,通過多團隊成員,多輪次的交流、討論,最終確認歸類,具體如下表2所示。
二、基于“雙一流”建設核心的案例分析
為取得工科“雙一流”建設成效,高校應圍繞新工科發展目標,開展頂層設計,保證學科建設體現創新及發展精神,具有良好發展理念與服務社會、服務師生的統一戰略建設思路;在建設“雙一流”學科過程中體現高校與學科發展的開放性,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其他高校與科研院所等不同主體的合作,積極探索跨領域、跨地域、跨學科的融合合作,促進工科“雙一流”發展;另外,積極滿足外部需求,重點關注產業、人才與市場需求環境、國家政策導向(尤其是當前我國提出的人工智能領域)等,滿足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滿足用人單位與市場發展需求,提升學科建設的外部適應性。
此外,高校需要在具體制度、教學與培養管理中,積極貫徹與落實頂層設計,確保工科“雙一流”建設的有序開展。首先,應改革當前工科培養制度、明確改革方向與目標,積極參與工程認證,推進教學、評價制度、畢業要求等多方面的改革。其次,重點優化與完善教學環節,突出對實踐、實驗、創業、過程培養等方面的重視,不斷優化課程體系,確保教學資源的優先與充足供給,優化教材、課堂教學手段與方式、加強對教學信息化平臺的利用,豐富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環節的高質量發展。最后,應當重視人的培養,積極引進人才、提升學生培養質量、體現學生優勢從而提升就業率;積極促進教師發展、優化師資隊伍,通過各種激勵措施促進教師隊伍產生更多科研成果,從而通過學生與師資的優化,推進工科“雙一流”建設步伐。不同高校在相關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具體如下。
(一)頂層設計
大連海事大學圍繞國家發展戰略任務要求,積極調整學科建設方向,在堅持海事特色的基礎上,根據世界一流高校建設標準不斷優化學科結構,通過滿足國家與社會發展需求,體現其戰略前瞻性,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北京理工大學與多個國家、多個地區、多所高校開展廣泛國際合作,合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時積極與國際企業開展交流,面向企業實際推進建設工作,從而提升其開放性。美國斯坦福大學通過政府撥款、技術入股、企業咨詢、創業、社會服務、基金、捐贈、技術開發、投資合作等多種形式拓展學科合作。哈爾濱工業大學與省教育廳等部門,共同舉辦全國競技機器人邀請賽,多所知名高校派代表參賽交流,提升了高校的影響力。山東大學發展創新,轉化學科,與英國劍橋大學、青島市政府共建創新轉化學院,與知名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國際創新轉化中心、示范基地、實踐基地等多層次創新轉化平臺,促進高校成果及時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開展腦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智能、芯片等,通過大數據研究疾病滿足市場多種技術需求,從而提升工科“雙一流”建設的適應性。
推薦閱讀:鐵路建設論文投稿期刊推薦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