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云南大學學報》,向高校師生、社會科學工作者奉獻一本高學術品味、高質量的綜合期刊。獲獎情況:民族地區"十佳"學報、第四屆云南省"優秀期刊獎"、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當前高職院校企業文化教育現狀,指出了企業文化對高職教育的重要意義,總結了企業文化教育的內涵,提倡在高職院校中運用“三三三”教育策略開展企業文化教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 企業文化教育 重要性 策略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和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的需要,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企業文化教育顯得愈加迫切和重要。但是,當前不少高職院校由于各種原因仍然未重視將企業文化教育納入教學之中,致使學生進入企業就業后存在諸多問題。
“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文件明確地指出了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職業素養,要二者兼備。因此,對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開展企業文化教育應該提到重要的教學日程。如何選定企業文化教育內容、采取何種方法進行企業文化教育、如何將企業文化教育與職業素養培養有機融合起來,是職業教育必須重視,也是勢在必行的重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企業文化教育的現狀
據調查,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雖然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但卻存在以下種種不良現象:有些畢業生嫌企業一線工作累,工作時消極應對,甚至遲到早退;有些畢業生剛進企業嫌工資低,頻繁跳槽;有些畢業生工作時我行我素,缺乏與同事溝通合作的能力等。凡此種種,都說明這些學生職業道德較差,缺乏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遵紀守法意識。就本質而言,都反映了在校期間企業文化教育和職業素養培養的不足。從當前情況看,有些職業院校對企業文化教育問題已經引起了重視,也對在校期間的學生開展了企業文化教育活動。綜合起來,高職院校開展企業文化教育主要有下面幾種方式:一是在學生入學后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 嵌入企業文化教育的內容;二是開設相關的企業文化選修課;三是請企業有關方面領導和技術骨干到學校通過講座形式介紹企業文化;四是學生通過工學交替或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企業文化。
以上幾種企業文化教育形式,對學生了解企業、熟悉企業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幾種形式有些耽于理論知識的介紹,有些只是對企業文化表象的解讀,有些只能使學生對企業文化形成局部感悟,都存在各種不同的局限性。職業素養需要通過一定的職業文化氛圍來陶冶,因此,在高職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教育,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何有機地把企業文化教育和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融合起來,使學生在校期間始終把專業知識學習與企業文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之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從而使他們在畢業時對企業文化就能有全面地了解,具備企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職業院校還需要從提高對企業文化的認識高度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把企業文化教育有機地融入教學全過程。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與教育內容的選擇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企業文化的熱潮。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企業文化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精神,二是價值觀念,三是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在總結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和企業實踐的基礎上,筆者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把企業員工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全體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榮譽感等要素的總和。
一般研究認為,企業文化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即導向功能、凝聚功能、約束功能、激勵功能、融合功能、輻射功能。企業文化對于企業來說,作用非常大。美國哈佛大學的約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業文化和企業長期經營業績之間的相關性,他們根據研究數據得出的結論之一是: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有著重大的作用,重視各級管理人員領導藝術的公司,其經營業績遠遠勝于那些沒有企業文化特征的公司。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對企業生存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職業院校對學生培養的目的出發,企業文化教育內容主要是通過企業文化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將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企業成員對企業的責任感、榮譽感等要素灌輸給學生,以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為學生就業及適應企業、融入企業做好充分準備。所以,選擇企業文化教育內容主要應該注重以下方面:
1.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經營理念是企業績效的指導思想,指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目標、生產條件、生產技術水平所制定的經營與管理企業的一種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這種指導思想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生產與管理方式,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學生開展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企業的運作方式和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
2.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提倡的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和員工在生產、生活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內心態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業精神體現出企業內在的一種品質和追求。對學生進行企業精神教育,能夠使學生了解企業對員工的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要求,使他們在校期間能自覺加強關于職業素養方面的修養。
3.價值觀念。價值觀念指企業對自身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作用的定位和員工對自身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所起作用、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尺度和準則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念教育,能夠增進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
4.行為準則。行為準則是企業規定的員工必須遵循和服從的約束條件,主要指企業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與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行為準則教育,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行為約束能力和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意識。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