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阮智超團隊在《中醫雜志》2025年第7期發表重要論文《從"郁、熱、虛、瘀、毒"病機演變探討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的中醫藥防治》,系統闡述了中醫藥防治心血管-腎臟-代謝綜合征(CKM)的創新理論體系。
該研究由阮智超、劉江騰、張華、黃為鈞、傅強、王世東、趙進喜等專家共同完成,立足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慢性腎臟病的豐富經驗,創新性地提出CKM不同分期的核心病機理論框架。研究指出,CKM的病機演變遵循"郁、熱、虛、瘀、毒"的遞進規律,具體表現為痰濕內郁、內郁化熱、熱傷氣陰、絡脈瘀結、虛瘀成毒五個階段。
研究團隊強調將"治未病"理念與體質學說相結合,創新性地融入"二、五、八"防治方案,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綜合防治體系。該方案突出分期辨證、整體調節的優勢,通過早期干預、中期調理、后期康復的全程管理,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復雜代謝性疾病中的獨特作用。
該研究得到了多項重點科研項目的支持,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揭榜掛帥重點項目(2024-JYB-JBZD-01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高水平醫院項目—領軍人才(DZMG-LJRC0001)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zyyzdxk-2023255)。
論文發表后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在《中醫雜志》官網的閱讀量達58次,下載量高達454次(含CNKI數據庫)。阮智超團隊的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深化了對CKM病機演變規律的認識,更為中醫藥防治復雜代謝性疾病提供了系統化的理論指導和臨床實踐方案,對推動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