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人的特點決定了必須通過一定的勞動制度來約束,才能是一個群體的勞動者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勞動。有的人工作積極,有的人工作消極,偷奸耍滑,那么,就需要用勞動制度和勞動紀律來規范大家的工作中的行為。
本文選自《人民論壇》雜志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江澤民同志題寫刊名,1992年創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獲中國政府出版期刊獎提名獎;被北京大學等眾多“211”院校列為國家一類學術期刊。
引言
毛澤東的一句話: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曾經是怎樣的讓一大群還吃不飽穿不暖的從泥土中走出來的人們如醉如癡的奉獻著,創造了怎樣的輝煌的成就?無論世人如何評價毛澤東,至少,在如何對待被管理者的時候,毛澤東還知道把人當人。
而李寶元老師講的聯想高層不和的案例,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不僅要把人不當作會說話的機器,還需要充分的認識到人性的需求,人,成為人,就必然有著人性的特點,不僅僅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因此,只有充分的認識到人和人性的特點,并根據人和人性的特點,設計合理的管理方式,設計合理的管理層次,設計合理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報酬,以及設計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制定合理的工作紀律和工作要求,才能使被管理的人真正的發揮組織所需要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的積極性,以及我們所需要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一、薪酬制度的設計方面的應用
1、人參加勞動,是為了滿足從生存需要上升的其它需要,那么我們在設計薪酬制度的時候,就要分析所管理的員工處于什么樣的需求層次,以及組織所處的社會環境,如果是員工還處于吃不飽穿不暖的階段,那么,我們的薪酬就可以從滿足勞動者的生存需要來確定相應的水平,在這里我們先不談勞動者的能力的問題,因為如果一個勞動者還處于為生存而發愁的時候,顯然他一定不具備較高的工作能力,不會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一點,也就是為什么外企要將生產線搬到中國等眾多不發達國家的原因,因為這些地方的勞動力處于需要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也不期望從他們身上得到怎樣高的回報,通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滿足崗位工作需要,而通過較低的工資成本,得到期望的流水線工人的創造的價值。同樣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地區,需要了解準確的勞動力所處的環境和生活水平,我們可以歸結為需求層次的水平,也許,有的人,或者說很多人認為,同樣的勞動付出,勞動者應該得到相同的收入,那么,我們說我們辦的是企業,不是慈善機構。企業的目標是取得利潤最大化,而勞動者通過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工資,可以去交換生存和溫飽所需要的物質資源,這是公平的,當然,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那只能等到共產主義實現了之后。
二、激勵制度、晉升制度的設計方面
勞動者是人,有著人所共有的惰性,他/她不會為了要滿足勞動的第一需要就無私奉獻,需要一定的激勵,才能更好的工作,從而產生更多的價值。雙因素理論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培養和使用更高層次和更高能力的勞動者,從外部獲取,可能成本更高,并且對于企業的忠誠度和認可,也不一定能滿足企業的需要,那么,正好通過激勵和晉升制度,鼓勵勞動者更好的工作,提高勞動能力,同時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在制定激勵制度和晉升制度的時候,還要考慮到人性中的負面的東西,同時需要考慮和關注人非圣人,抬得太高,就會使其產生超出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對自己的不正確的評價,從而產生與自身能力和貢獻水平不一致的需求,一旦產生了對自身的過高評價,就會對本來公平合理的薪酬和晉升體制產生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行為。造成勞動者對自身不合理的評價的根源,有時并非完全是勞動者自身的問題,企業對員工的過高的評價會使勞動者產生對評價體系的認識上的偏差,一次被過高評價后,會認為我的這樣的表現就應該得到這樣的評價,那么下次不這樣評價的話,就會認為評價體系不合理,企業對自己不公平,也會對其它勞動者產生負面的影響。
三、勞動制度和勞動紀律
人的特點決定了必須通過一定的勞動制度來約束,才能是一個群體的勞動者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勞動。有的人工作積極,有的人工作消極,偷奸耍滑,那么,就需要用勞動制度和勞動紀律來規范大家的工作中的行為。如果覺得勞動者自身就應該按照規定去做,不需要建立嚴格的勞動紀律和勞動制度,就會使不自覺的人得到不應有的東西,自覺的人就會覺得吃虧,從而使自覺的人也變得消極。
四、勞動時間
在現在的企業中,很多行業都需要24小時有人勞動,于是產生了輪班制。人是人,有著其自身的生理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符合人的自身的生理規律的,這就產生了矛盾,那么,如何安排輪班,是大家都一起早中晚班固定輪班呢,還是上一段時間早班,上一段時間晚班,這樣來輪?三班倒的結果,是把人的生物鐘徹底打亂,而一直上晚班,同樣徹底打亂了人的生物鐘,那么,固定一段時間早班或晚班,過一定時間再換,這樣會將工作時間對人的生物鐘的影響降到最低。
人,終究是人,不是神,也不是圣人,故其有其自己的特點和屬性,在管理中,充分認識人的特點,針對人的特點展開管理活動,則可以產生較好的管理效果,反之,不把人當人,不按照人的特點去管理人,只能產生負面的影響,影響到組織績效的提升。而以人為本的管理,有時候被誤讀為對人好一點的管理,是不充分的,是不夠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