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品銷售流通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企業稅收負擔,如果企業稅收負擔過重,往往會導致企業毛利率的下降和資金與生產經營周轉的滯后。一套完善的銷售機制將使企業減輕稅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在經營過程中,銷售返利策略的應用被許多銷售企業選擇。而如何選擇返利的形式是企業稅收籌劃的重要手段。為了方便分析計算,本文只考慮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兩個主要稅種。
本文源自創新時代【2020年第09期】《創新時代》(月刊)是中央級綜合經濟類刊物。定位于“創新改變世界,創新引領經濟”,深刻解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產業創新、教育創新、文化創新、品牌創新”等多領域變革歷程。
關鍵詞:銷售返利;稅收籌劃
1關于銷售返利
銷售返利是一種企業在在銷售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情況,建立起來的銷售激勵機制。很多形式的返利策略都很隱蔽,容易造成企業會計核算上的問題,對稅收產生影響。因此,稅務機關也非常關注有銷售返利問題的企業。
1. 1銷售折扣
銷售折扣在會計上又叫現金折扣。是指購貨方在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后,為了鼓勵購貨方及早償付貨款而協議許諾給予購貨方的一種折扣優待。
1. 2折扣銷售
折扣銷售在會計上又叫做商業折扣,但是只有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時,才可以按折扣后的銷售額計算增值稅。
2關于稅收籌劃
對于企業的銷售返利活動而言,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促銷活動是否成功取決于企業的稅收成本的大小。為幫助企業合理解決銷售返利活動的涉稅問題,為返利促銷活動做出合理決策,本文決定以鎮江一中等規模服裝公司10000元的銷售額為基數比較兩種返利活動的稅收問題。
2. 1方案思路
方案一:銷售折扣(商業折扣),折扣10%銷售商品,即直接給商品定價9000元,或者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銷售價格10000元和折扣金額1000元。
方案二:贈送1000元的返利優惠券,即在出售10000元的商品的同時,贈送1000元的優惠券,購買方可以在下次購貨的時候使用。
2. 2方案稅負計算
2. 2. 1應納增值稅計算
假設此次10000元的商品含稅成本是7000元,可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工資薪金和其他費用的金額為700元。
方案一:折扣10%銷售商品,應納增值稅為:(9000-7000)÷(1+13%)×13%=230.09元
方案二:贈送1000元的返利優惠券,即贈送購貨方價值1000元的商品,假設1000元的購進成本為600元,而贈送優惠券屬于視同銷售行為,需要分步計算企業應納增值稅額。
(1)企業出售10000元商品時,應納增值稅為:10000÷(1+13%)×13%-7000÷(1+13%)×13%=345.12元
(2)贈送1000元返利優惠券時,應納增值稅為:1000÷(1+13%)×13%-600÷(1+13%)×13%=46.02元
(3)合計應納增值稅為:391.14元
經過以上計算,很容易可以看出方案一需要繳納的增值稅是更少的,但此時還不能確定方案一是否是最佳方案,我們還需要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納企業所得稅。
2. 2. 2應納企業所得稅
方案一:應納企業所得稅為:[(9000-7000)÷(1+13%)-700]×25%=267.48元
方案二: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規定買就送等組合銷售商品的,不視為捐贈,其購進成本可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應納企業所得稅為:[(10000-7000-600)÷(1+13%)-700]×25%=355.97元
以上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企業所得稅和總體稅收負擔是最小的。但是我們依舊不能確定方案一是最優選擇,還需要看兩個方案的稅后利潤。
2. 2. 3企業稅后利潤的分析
方案一:企業稅后利潤為:(9000-7000)÷(1+13%)-700-497.57=572.34元
方案二:企業稅后利潤為:(10000-7000-600)÷(1+13%)-700-747.11=676.78元
以上可知,方案二的稅后利潤更高,可見,盡管銷售折扣會給企業減輕稅負,但不能使企業獲得更高的稅后利潤,因而方案一不是最優方案,反而方案二贈送優惠券的做法使得企業稅后利潤更高。
現行很多企業都實行銷售折扣等讓利活動促銷商品,目的大多是為了希望通過銷售收入的增長來帶動企業利潤的增長,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使企業忽略稅收問題,往往一方面提高了銷售收入,但另一方面使稅收負擔過重,有時“薄利多銷”的銷售策略并不能給企業帶來更多利潤。
3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在一般情況下,企業進行促銷活動,通過贈送優惠券和銷售折扣的返利方式,不僅可以擴大銷售量,擴大企業的影響和知名度,還可以提高其市場占有率,但隨之而來的也會有大量的稅收負擔的增加,若僅考慮以盈利為目的的銷售返利,要注意以下兩點稅收籌劃思路:
(1)購貨成本與銷貨價格之間的差價是稅收籌劃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如果商品的購進成本較高,采用贈送返利優惠券的方式就比較劃算;反之,如果商品的購進成本較低,則采用銷售折扣比較好。當商品成本越低,折扣優惠越大時,銷售折扣的優勢就越明顯。
(2)進行銷售返利的稅收籌劃需要關注銷售返利的最終目的。企業在選擇促銷方式時,不能只考慮節稅效益,而要從企業整體的盈利狀況進行考慮。對于不同的銷售返利方式,納稅越少并不意味著獲利越大。選擇銷售返利方式,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事先做好稅收籌劃,選擇較優的促銷方式,這樣才有利于企業的經營效益最大。
作者簡介:楊雪(1999-),女,漢族,安徽蚌埠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財務管理專業。
參考文獻:
[1]劉紅誼.企業經營活動中的稅收籌劃[J].國際商務財會.2012(01)
[2]董琳.特殊銷售方式選擇在納稅籌劃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19)
[3]企業銷售環節財務控制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2(0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