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在舞蹈專業課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認知、審美和抒情能力。那么,運用什么方法能使學生在科學、規范訓練,獲得身體技術能力飛快發展的同時,吸收人文素養和品質,從而培養出技術高超、見識不凡的舞蹈專門人才。本文從分析新時期人才市場對舞蹈行業的新需求入手,探索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實踐,并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
關鍵詞:人文素質,舞蹈專業,教學方法,教育探索
本文選自《教育探索》雜志是教育理論刊物。以宣傳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為重點。讀者對象為中小學校長、教師、教育行政領導、教育研究部門科研人員等。
一、行業視野下的人文素質要求
(一)舞蹈,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毛詩序》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從以上文字中我們可知:(1)舞蹈是一門古老的藝術;(2)舞蹈是人類抒情的最高境界;(3)相對于物質媒介而言,舞蹈藝術屬意識形態范疇。作為未來舞蹈行業從業者,高職舞蹈學生進入社會,除了是一名舞蹈職業從業者外,更重要的,他們還肩負著傳播舞蹈、教育社會的職責。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的人文素質及修養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中國的舞蹈教育,始于五十年代。由于歷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到前蘇聯藝術教育體系的影響。在以往的舞蹈教育教學中,教學大綱往往只重視學生們能力、技術的訓練和培養,而忽視了人本的關注與關懷,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滲透。整個教育過程大多停留在自然科學的訓練范疇,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嚴重缺失相關人文知識,無法理解人文思想,從而導致畢業后的職業生涯中,對充滿人文精神的藝術作品認知、理解、駕馭能力的低下,形成舞蹈行業從業者職業能力的軟肋。
(三)由于舞蹈本身的藝術特性——用人體動作來刻畫人物、表達感情,因此在表達和刻畫人物之前,首先要訓練學生的身體駕馭能力,沒有相應的身體技術,便無從談刻畫和表達。因此,教師們往往強調學生技術能力的提高,注重解決學生身體肌肉素質、軟度、開度、力度、翻轉跳、舞感、民族風格、表演等等,從身體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訓練。如果把對學生的整個職業教育分為兩個階段:身體素質訓練階段和用身體動作表達感情、刻畫人物階段。那么,我們只重視第一階段的教育而完全忽略了終極階段教育。既:人文素質的教育和滲透。導致學生專業課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使得外界對此有了“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評價。
在經濟飛速繁榮、學科發展逐步多元化的今天,市場對舞蹈從業者的要求,已從原來單一的專業舞蹈表演人才變為復合型和多樣化的人才需求。為了適應市場對舞蹈行業從業者職業能力的這一新需求,加強高職舞蹈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已成為業內外有識之士的共識。
二、人文素質教育在舞蹈專業課教學中的植入與滲透
眾所周知,人文素質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后天的教育。而文化教育、科學教育、人類意識教育、精神修養教育等構成了人文教育的完整性。本文闡述的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指傳統文化和精神修養層面的教育。
在舞蹈專業課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認知、審美和抒情能力。那么,運用什么方法能使學生在科學、規范訓練,獲得身體技術能力飛快發展的同時,吸收人文素養和品質,從而培養出技術高超、見識不凡的舞蹈專門人才。使他們不僅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完備的知識結構,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生價值觀?筆者在幾十年的專業課教學中,不斷摸索和研究,將人文精神滲透于專業課堂教學,收到良好效果。主要做法為:
(一)人文精神滲透舞蹈專業課教學的內容
1、在專業課中滲透民族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發展,一脈相承、生生不息。有什么力量能使歷經滄桑的民族屹立不倒,成為世界人類文明史的奇跡?無疑是千百年來深深融入民族意識之中的愛國主義傳統。中華民族的十大傳統美德中,就有“精忠報國”的訓誡。報效祖國,成為每個炎黃子孫世界觀的共同認知。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我們把民族精神、愛國傳統滲透到舞蹈作品的訓練、排練中。在選擇舞蹈作品時,有意識選擇內容健康向上、體現民族精神和愛國傳統的題材。如排練課選擇《壯士》、《天邊的紅云》、《無名花》等,學生在揮汗如雨的排練中,一遍一遍地體驗角色、一次一次地表現作品,在汗水中體會先烈們為國而戰、報效祖國的壯烈人生。既表現了作品、刻畫了人物,又教育了自己、洗滌了心靈。選擇不同民族風格的舞蹈作品,如《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小河淌水》、《擺咯擺》、《頂碗舞》使學生體會偉大祖國的幅員遼闊,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諧。
2、在專業課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哲學家認為:人的世界觀一旦形成,便會對人的行為產生支配作用。人生觀和價值觀則是人們關于人生的看法以及人生當中處事的判斷和取舍原則。處在青少年時期的高職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鞏固的階段,他們的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等正在逐漸形成。為什么活著?用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積極或消極,及時行樂或努力奉獻……在劇目、民間舞、身韻及舞蹈作品分析等課程中融入正確的人文精神,引導和弘揚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正確地對待權力、地位、金錢,從容面對人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集體觀、全局觀教育
集體觀、全局觀,是市場經濟國際語境下職場中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面臨的問題。尊重、關心、理解他人,團結友愛、服務集體、維護集體榮譽,團結協作,學會處理自我與他人、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關心社會、奉獻社會。在這方面,舞蹈專業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不論哪一門專業課,隊形的要求都是必須的。學生在教室里的隊形位置,就像普通教室的座位。而對于隊形的理解,教師往往從整個隊形布局的理解開始,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體和全局的關系,告知他如果你的位置不對,就會影響整個隊形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這與對學生進行集體觀、全局觀的教育不謀而合、異曲同工。學生們在教師的講解、引導向,身體力行完成集體觀、全局觀的極形象的教育。
4、傳統美德的教育
勇毅力行、勤儉廉政、修己慎獨、誠信知報、謙和好禮等,都是美好人格的品質。
在作品中、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所教授專業課課程,結合人文精神進行講解和引導。如民間舞課,各民族人民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個性:勤勞、善良、粗獷、熱情、勇敢、堅強等,啟發學生用心理解、用形體動作表現出來。身韻課,教授氣息的運用、氣息對舞姿的控制,中國古典舞課,教授平園、立園時,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中華民族的民族個性中謙和、含蓄、中庸的品格個性,可結合中國畫、中國書法知識進行講解,教會學生擴大知識視野的方法和獲取知識的手段。
(二)人文精神滲透舞蹈專業課教學的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以下方法對專業課教學進行人文精神滲透:
教師尋找切入點→訓練前教師講解相關人文知識→學生思想上體驗感受→學生將自己的體驗感受通過形體動作表現、外化出來→自身思想升華、認知品格。
環節一:尋找切入點。
要注意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述,將學生帶入預期的人文氛圍中。準確的語言描述,等于給學生營造了一個進入角色的藝術氛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排練舞劇《遠山的花朵》時,筆者以山村孩子希望能讀書的愿望為契入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和他們談劇情、談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理解,最終將希望小學的題材引入。由于有了相應人文知識的積淀,學生在進入實際排練時,就很容易把握人物的感情、理解劇情的發展。
環節二:訓練前教師講解相關人文知識。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