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能真正落實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巧用教學方法,面對學生時多一些微笑,給自己留一些時間去思考,也給學生留一些時間去消化知識,總結教學的得失,我們就會發現邊疆少數民族山區的中學生也很愛學英語,他們不再"難教"了。
關鍵詞:批判 教學 思考 方法 英語 整合; 樹人論文刊發
“學生難教”這是目前大多數教育者的感慨。老教師感嘆:學生難教,現在的學生不像以前的學生那樣聽話,出不了成績;年輕教師覺得學生難教:教學收不到他們期待的立竿見影的效果;山區教師覺得學生難教:山里的孩子基礎差﹑見識少﹑不出成績;城區的教師覺得學生難教:城里的孩子搗蛋﹑刁鉆,不聽教誨,也很難出成績。這樣看來面對現在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束手無策了。難道是我們的教師不會教教材上的知識了嗎?當然不是。在我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是我初為人師面對那些連漢語都不能連貫表達的少數民族學生時,向一位快要退休的老教師訴苦時他說的一句話,也許他只是隨口一說,但是通過這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這是教學的至理名言啊!由此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得到了幾點啟示,希望能和大家產生共鳴。
一﹑教師要把教學觀念的轉變落到實處
很多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都有一顆良苦用心,認為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越多越好”,至少是“多比少好”,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識都“灌”給學生。結果學生掌握不了那么多的東西,老師就感嘆學生“難教”。事實上這既不可能,也沒必要。當今世界是一個最需要創新的世界,但是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走不出自己的思想誤區,總是把“想當年老師是怎么教我們的” ﹑“想當年我們是怎么學的”一直掛在嘴邊。用過去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學生,其實,我們的教育者必須明白,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只是教育的過程而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常常使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生被束縛在教師和課堂的圈子中,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其探索精神受到壓抑。因此,要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樹立創新的教育理念,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對學生的探索活動充滿信心,創設師生心理相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自己的師長,又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
二、教師要巧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樂意學
為了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樂意學習英語,針對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英漢趣味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風趣的結合,生動的故事,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confidence一詞時大多數男生都懶得開口 ,有的甚至要入夢了。情急之下我想到了咖啡,剛好這兩年政府正在扶持當地的農戶種咖啡致富呢!我就說:李華你家的咖啡長勢如何?他說:還好。我又說咖啡有什么作用呢?同學們都說:提神。……興趣全來了,我就用“咖啡等死”教學生用諧音幫助記憶了confidence一詞。對此我認為,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就像“咖啡效應”----能提神。
2.用英語來學英語。游戲激趣:做游戲能活躍課堂氣氛,很受學生的歡迎,這也是大多數英語教師常用的方法。輕松、自由的氣氛,使學生消除了緊張,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到知識并由被動接受轉為開動腦筋主動探求知識,發展創新思維。到了八年級單詞就越來越多,最令學生們頭痛的是記不住單詞。
三、教師要留一些時間讓自己和學生去思考
我們大多數教師認為,作為教師就是課前認真備課,用完課堂上的時間,把教學內容講完,課后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作為學生就是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后去做作業,日復一日,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都很辛苦。但是,學生成績出來后才發現“學生難教”。我認為問題不在學生,而是老師把一個重要的環節忽略了,那就是在合理安排其他時間的同時要留一些思考的時間。無論課上得成功或是失敗,課后我們都要下去分析和總結。有的老師說不成功的課不值得一提,事實上我們只有找到不足才能得到提高,回避錯誤是永遠的失敗。對于成功的課,要把成功的地方以教學札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雖然每節課上得成功的地方不會很多,但是不積細流,哪來的江河?其次,在課堂上教師也必須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思考,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自覺意識還不夠成熟,不能期望他們自己課后去思考、消化所學的知識。所以每節課要留點時間給學生消化知識,不要占用了課堂的所有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英語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
四、教師要給學生多一些微笑
微笑,是最美好的語言,也是對學生的最高獎賞。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重要的體態語,微笑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要求老師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也需要給學生多一些微笑。
一天,有個學生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在我的備課錄上留了張字條。上面寫著:“老師,你會笑嗎?”。剛開始我覺得很生氣,但是冷靜一想,我明白了,學生們希望我能用微笑代替嚴厲的表情,從此我嘗試著用微笑去對待學生,哪怕是學生做錯了,也用微笑去讓他們明白改正錯誤的重要性,我用信任的眼神告訴他們,我相信他們能改正;如果學生只會寫一個單詞,我就鼓勵他們不用怕,兩天就會寫兩個了。從那以后,愛學英語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我很感激那個學生,是他不經意的一張字條,才讓我明白了學生心里的真實想法,也提高了我的教學能力。
以上是我多年來在邊疆少數民族山區任教的一些教學心得,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相信,無論我們面對的是山里的孩子還是城里的孩子,也不管他們是連漢語都不能連貫表達的少數民族學生還是漢族學生,只要我們教育者多注重一些細節、多嘗試一些方法,就沒學不好英語的學生更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陳映真;我們的學生需要鼓勵[J];知識經濟;2010年01期
[2]周學山;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創造最佳的教育效果[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寧夏卷)[C];2010年
[3]崔學鴻;《教育的秘訣是讓學生感受到愛》[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01期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