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像的助學效果顯著,教師要注意整合圖像信息,選擇適合的投放時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啟迪。在教學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展示圖像作品、推出圖像訓練,以增加學科教學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形成學科綜合能力。
本文源自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1年1期《小學教學參考》1996年被評為北大核心期刊;是小學教師輔導刊物,具有資料性、實用性、時效性的特點,根據(jù)小學教師的需要,配合教學進度,提供實用的教學參考資料。《小學教學參考》成立于1962年,以小學語文、數(shù)學兩科為主,兼顧其他各科的教輔類刊物(設有語文版、數(shù)學版、綜合版)。主要介紹小學各學科最新的教學理念、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時反映學科的研究動向、教改趨勢以及小學教學各學科教師關注的教研、教學的熱點問題等。
[關鍵詞]美術課堂;圖像助學;趣味指數(shù)
美術是視覺藝術,教師借助圖像展開教學優(yōu)化設計,勢必能夠為課堂教學注入豐沛動力。小學生直觀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展示圖像作品、推出圖像訓練,從不同角度展開創(chuàng)新探索,能夠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指數(shù),滿足學生主動學習的需求。
一、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調動課堂趣味因素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像信息,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直觀的學習情境,從而成功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1.整合圖像素材信息
圖像信息素材極為豐富,教材中有插圖信息、教輔材料中有配套插圖、校本課程中有系統(tǒng)插圖、網(wǎng)絡中有海量圖像信息,教師要對這些圖像資源展開整合處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以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色彩的純度漸變》一課,教師在教學之初,為學生準備了幾幅圖畫,要求學生展開細致觀察,感受色彩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的區(qū)別。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順利進入觀察環(huán)節(jié),對這些圖片信息進行了仔細分辨。在課堂展示時,學生都能夠準確找到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的圖片,這說明教師的圖像選擇是比較適合的,成功引導學生進入了美術學習核心,這些圖像讓學生在直觀觀察中形成了美術概念,獲得了嶄新的學習認知。
2.利用圖像展開導學
導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對更多圖像信息展開對應性處理,特別是要考察學生的接受指數(shù),學生普遍喜歡是最基本的標準。美術作品圖像信息眾多,教師未必要挑選專業(yè)性更高的,或者名家的作品,也許學生的作品就能引發(fā)轟動效應。在圖像處理和投放時,教師也需要做出積極應對,抓住最佳投放時機,做出必要的引導,這往往能帶來更豐富的學習啟動力。
如教學《漂亮的燈》一課,教師在導學階段進行引導:如何讓一張紙站立起來呢?學生開始嘗試,但都不得要領。教師將紙卷成了圓筒狀,順利讓紙站立了起來。學生跟隨教師展開操作,很快就出現(xiàn)了各種立體的紙。教師又打開多媒體設備,展示了一組漂亮的燈:我們有了各式各樣的站立起來的紙,那么,如何讓它變成漂亮的燈呢?學生頓時醒悟過來,紛紛將小燈泡放進立體的紙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做直觀引導,讓學生形成頓悟,這就是圖像導學的具體體現(xiàn)。
二、展示圖像作品,啟迪學生趣味思維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美術作品展覽進行教學引導,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還能夠給學生帶來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訴求。
1.整合圖像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對作品展開篩選操作。名家之作需要重點推介,但學生的作品也不能忽視,特別是本班學生的美術作品,往往能夠給其他學生帶來更多的心理觸動。如果有可能,不妨讓部分學生參與到圖像信息的篩選工作中,以提升展示作品的適合性。
在教學《風》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利用多種圖像的結合,表現(xiàn)出“風”的特征。學生在充分思考和醞釀之后,興致勃勃地展開創(chuàng)作,關于“風”的美術作品不斷呈現(xiàn)。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觀察,挑選出一些典型的作品,現(xiàn)場進行展示:這些關于“風”的作品各有特色,仔細觀察,看看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學生快速行動起來,開始觀察、欣賞這些美術作品,自發(fā)展開互動學習。教師讓學生現(xiàn)場發(fā)言,學生交流呈現(xiàn)出和諧性,學習氣氛十分濃厚。
2.發(fā)動圖像作品鑒賞
在課堂中展示圖像美術作品,其目的就是要給學生提供學習鑒賞的機會。在具體引導學生展開美術鑒賞操作時,教師需要給出及時的引導,在鑒賞方向選擇、鑒賞方法選擇、鑒賞程序設計等方面做出積極應對,讓學生順利進入到作品鑒賞環(huán)節(jié),并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美術學科素養(yǎng)。
如教學《飛機》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科幻電影片段,讓學生關注各種飛行器的形狀和功能。學生全神貫注地觀看電影片段,對眾多飛機也有了更細致的觀察。教師要求學生在觀看電影之后,發(fā)揮想象力,自行設計一款最有個性的飛機,可以借鑒電影中的飛機造型。學生有了觀看經(jīng)歷,自然有了濃厚的參與興趣。在成品展示階段,教師讓學生自我介紹飛機設計意圖,學生都能夠表現(xiàn)出極高的熱情。
三、推出圖像訓練,提升學科趣味指數(shù)
教師在教學中推出圖像訓練內(nèi)容,能夠成功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有主動運用美術軟件的意愿,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軟件展開美術創(chuàng)作,其趣味性更強,助學效果更值得期待。
1.啟動圖像軟件教程
小學生對網(wǎng)絡軟件的助學功能有更多的期待,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出針對性推介,使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形成美術素養(yǎng)。適合小學生使用的美術軟件有很多,“山畫王”“Tux Paint”等都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教師可選擇一些比較容易操作的軟件,指導學生在具體使用中形成美術學科能力。
例如,教學《我設計的動漫形象》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組圖片信息,有《熊出沒》《喜洋洋與灰太狼》等相關動畫片中的卡通人物。學生對這些卡通人物最為熟悉,自然有觀看的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回家之后,或利用電腦繪畫軟件設計自己的動漫形象,或用手工繪制圖像,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快速做出回應,積極展開討論,進行設計規(guī)劃,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2.布設繪圖訓練任務
美術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以圖像形式呈現(xiàn)的,教師需要觀照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推出更多帶有趣味性的訓練任務。游戲繪畫、合作繪畫、野外寫生、電腦繪畫、實物素描等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訓練形式,教師要權衡多種制約因素,為學生設計適合的訓練任務,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
在學習《廚房》時,教師給學生設計了生活觀察和繪畫任務: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裝修風格,回家之后,對家里的廚房展開觀察,然后用畫筆直觀地畫出你家的廚房,要體現(xiàn)一種風格。學生接受任務后,都在回憶家里的廚房模樣,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交流,并為學生展示了一組廚房的照片,又對不同的裝修風格進行了介紹,使學生逐漸建立起風格意識。
圖像帶有直觀性、立體性,與學生的美術認知追求有更高的對接點,教師運用圖像手段展開助學設計,往往能形成豐富的教學動力,建立起嶄新的學科成長點。信息技術將人們帶入圖像時代,對美術學科教學形成了重要沖擊,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知,借助圖像優(yōu)化教學設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