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對問題型家長,教師不要懼怕,在尊重家長的前提下以理服人,并暗示這類家長:理性地認識自己,孩子是無辜的。只有勇敢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協助孩子卸掉家庭的包袱,讓他們自強不息,使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適當時候對他們作出具體要求,如在孩子面前不講粗話,把一些孩子不適宜看的刊物、光盤、硬盤收藏好,等等。其實和問題型家長打交道溝通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在校表現,還要做好同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工作,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不但是必要的,同時它還是一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藝術。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做好約見前的準備
1.先與學生做簡短交談
與學生交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約見家長的目的,安撫學生的情緒,找到家長中最關鍵的一位。因為學生家長可能不止一位,但必須見到最關鍵的那一位,學生的問題才會得到解決。
2.電話成功邀約用堅持對付推脫
當家長在電話中敏銳地感到這次約見會討論自己孩子的不良表現時,常常會有諸多推脫:“最近我很忙,沒有時間。我們在電話里談,不是一樣嗎?”這時教師可以這樣說:“如果您的工作實在太忙,無法到學校里,不如我到你辦公室去吧,因為這件事必須當面談。”家長聽了,也許連忙會說:“那太不好意思了,我后天下午有一點時間,還是我趕過來吧。”
二 說好開場白
現在生活、工作節奏快,許多家長和教師都感到時間不夠用,所以見面時也許會單刀直入、直截了當地談論學生的問題。這樣有時有點冒險,尤其對那些不夠熟悉的家長,如果先做一些簡單的交流,雙方就不感到突兀。由于時間關系,教師不宜做無謂的客套。但有兩個方面的話教師肯定可以說,而且效果一般不會太差。
1.表達對家長的欣賞
對第一次見面的家長,稱贊他是否會有弄巧成拙、言不由衷的感覺?然而,這樣說一定不會錯:“很高興你能抽空
到學校來。”“我感到你對孩子非常關心。”“我發現你是個很負責任的家長。”
2.表達對家長本人的關心
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和需要,教師可嘗試把他們當朋友來看待。“小強爸爸,我聽說你是負責公司銷售的,經常出差在外,但每次家長會基本上都來,真不容易啊!”“小聰媽媽,最近單位效益好嗎?你一個人要養育一對雙胞胎,肯定很辛苦,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嗎?”這樣交流的好處是:不但融洽了關系,緩和了氣氛,而且會使那些本來準備受到教師的責難而抱有防衛心理的家長放下心來。當然,這樣的“寒暄”也不能太多,否則家長會懷疑你的話語背后另有目的。
三 分清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
針對不同家長的不同教育方式,教師應分別對待做好溝通工作。
1.對民主、溫和型家長,教師要如實反映
對民主型、溫和型的家長,教師盡可能地將學生的表現如實向家長反映,引導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建議,在認同家長意見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長一起齊抓共管,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2.對溺愛型家長,教師要先揚后抑
對溺愛型的家長,交談時采用先揚后抑的技巧: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并對學生的良好表現予以適當的表揚,然后指出學生存在的缺點。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熱愛子女的心理,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家長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撥的優秀品質。例如,我班有個男生,家住番禺,入學伊始,了解到三副考證難度較大,打退堂鼓想轉專業,而家長疼愛他,也想讓他轉專業。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與家長溝通時,首先對孩子轉專業的念頭表示理解,其次與家長從學生成長、就業等方面分析就讀這個專業的好處先說服家長;在與學生交流時,先肯定他的基礎不錯,指出其怕苦怕累的思想,然后向他介紹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并建議先嘗試一個學期,實在不行再轉專業,經過我的耐心勸導,學生同意留下來試一試,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適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并在兩年后順利地通過了有關資格考試。
3.對放任不管型家長,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
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優良品質,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其對孩子的愛心和期望心理,改變對孩子放任不管的態度,進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同時,還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放任自流對孩子的影響,使學生家長明白: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源源不斷地用愛心澆灌,持之以恒地約束管理,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
4.對失敗型家長,教師要給與尊重
對失敗型家長,交談時應首先找出家長積極善良的一面:“王先生,我很欣賞你的耐心和毅力。雖然小東犯了幾次錯誤,但你每次都盡快地趕來從不灰心,小東有這樣的爸爸,真是幸運。”聽完第一句話時,家長可能有些驚愕,但相信教師接著說的每一個字會使他更樂意地去聽,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同時與家長進一步做建設性溝通,教師從某一角度探討有關家長對孩子生活習慣、親子溝通的策略等問題。
5.對投訴型家長,教師要給予尊重
對投訴型家長,教師要尊重他們,要有開放的胸襟與勇氣去容納不同意見,并積極聆聽他們的想法,他們就會以同等的尊重和聆聽來回報教師,就會歡迎你善意的、真誠的、坦率的意見。教師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在互相尊重的氣氛中,當教師清楚地說出“對不起,我只可以和你談十分鐘”時,大多數家長都會體諒和遵守。也正是由于這些積極敢言的家長的存在,教師多了很多“耳目”。教師能及時了解昨天是哪幾位男生在游戲機房一直玩到半夜,哪幾位學生之間有潛在矛盾而沒有爆發,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學生約束好自己的行為,把突發性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
6.對問題型家長,教師要以理服人
教師有時會碰到一些本身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型家長,暫且將他們稱為“問題型家長”。對問題型家長,教師不要懼怕,在尊重家長的前提下以理服人,并暗示這類家長:理性地認識自己,孩子是無辜的。只有勇敢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協助孩子卸掉家庭的包袱,讓他們自強不息,使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適當時候對他們作出具體要求,如在孩子面前不講粗話,把一些孩子不適宜看的刊物、光盤、硬盤收藏好,等等。其實和問題型家長打交道溝通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俗話說:“精誠所至,
石為開。”只要教師們勇敢面對,抓住“問題型家長”的心理特點,是完全可以與他們溝通的。
四 創造與家長和諧溝通的機會
1.陽光電話
留意學生的各種正面行為,捕捉學生的點滴進步,使教師和家長通話時不再是“報憂不報喜”,保證教師與家長溝通熱線和諧順暢。
2.知心信息
除了在學生手冊上寫期中、期末評語外,如果有必要,家長在須簽名的試卷上寫幾句和家長溝通的話語,內容當然也不是“報憂不報喜”,使家長感到并不是一定要等到某個特定日子才能看到教師的“珍貴手跡”。家長會感謝學校和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幫助,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3.家長學校
邀請教育專家等到學校講課,課后教師、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經驗,可取得不錯的效果。
老師只要平時注意積累學生的點滴表現,耐心地做好準備,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根據不同類型家長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老師和家長就能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行之有效地教育學生的良好環境。教育這塊園地一定會呈現出“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大好局面,下一代一定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屠榮生、唐思群.師生溝通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萬瑋.班主任兵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