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工程建設的項目逐步增多,造就建設工程規模也隨之擴大。鐵路施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它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拉動了經濟的增長,是國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隨著建筑規模的增大,在施工中用到的機械工程也逐漸。這就需要加強機械設備方面的安全管理,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本文作者從鐵路施工中的機械設備應用出發,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機械管理開發》(雙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山西省機械電子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主管、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主辦、各理事單位及機械電子行業企業參加協辦。期刊設有創造市場、轉機建制、工業工程、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應用技術等欄目。多年來本刊深受機械、電子、兵器、航天、交通、郵電、航空、輕工、鄉鎮、二輕、汽車等工業企業、事業單位、科研院校的董事長、經理、廠長、工程技術人員、校長、院長及專家學者的青睞。是企業家的智囊、管理者的益友、科技工作者的園地、質量管理的向導、領導層的參謀。
前言
鐵路施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探究。隨著機械化進程的加快,鐵路機械工程在鐵路施工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在設備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加強對設備的管理,保證施工安全。
1.鐵路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現狀
1.1機械設備的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之間的矛盾
在工程施工中,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前期投入的資金比較大,購進的設備比較多,如果出現問題,將會對機械施工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機械設備有經濟壽命和使用壽命之分。經濟壽命主要指的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平均年成本最低的年數,包括各種各樣的維修費用、折舊、年運轉費用。技術壽命,顧名思義,因為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不符合技術標準而進行淘汰的使用時間長度。兩者雖然有所不同,但各有各的判斷優勢。同樣都是使用壽命,要將其納入設備安全管理的目標,進行有方法、有計劃的控制。相對而言,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經濟使用壽命主要是追求經濟效益,盡可能的延長設備使用的時間,減少設備的購進成本;但是另一方面,一味的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相對的會增加后期修繕的費用。同時設備陳舊,不及時更新換代,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降低工作效率。從整體來說,不利于提高施工的總體效益,也不符合綠色、集約型經濟的模式,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只注重技術壽命,一直購進先進的設備進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器械成本,給工程施工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
1.2專業管理人員的缺乏
隨著機械施工的增加,購進的新型機械設備越來越多,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的需要,對設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鐵路施工中,現有的機械設備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對這些新型機器的知識不了解,不清楚機械管理的注意事項,整體素質不高,常常在設備管理中出現一定的問題。在加上鐵路施工工程量大,工期有限,每個人身上的任務都比較緊,管理人員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學習和培訓,了解相關的知識,直接上崗,容易出現管理上的失誤。因此,在設備管理中,加強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十分重要,可以提高整個設備的管理水平。
1.3項目管理目標和機械設備安全管理之間的矛盾
在具體的鐵路施工中,項目管理的目標一般都是減少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從而保證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盡量使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益,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追求工程施工的項目目標,會給機械設備的使用帶來巨大的負擔,從而影響了設備的安全性。在趕工期的情況下,機械設備要超負荷的進行運轉,也沒有時間對機械設備進行管理和維修,一旦出現故障,需要更大的代價進行維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機械的的軟硬件設施,降低了機械的使用壽命,也會給機械的后期使用造成安全隱患。機械設備在管理中不受重視,在施工中片面追求施工速度的情況。機械管理方面職能服從命令,高強度的為施工服務,從而造成兩者之間嚴重失衡。其實綜合具體的施工案例來看,高強度的機械應用,并沒有達到施工方的理想要求,加快了設備的損壞,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出故障后影響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的綜合效益。
1.4設備存在安全隱患
鐵路施工環境復雜,結構多樣,容易在施工中出現安全事故,因此機械管理出現的事故較多。在對設備的管理中,管理的意識薄弱,沒有建立標準統一的機械管理制度,沒有具體的管理條例,也沒有嚴格的獎懲措施,造成管理中比較松懈、不嚴謹。在加上鐵路施工環境一般比較惡劣,例如沙漠、山丘等,給設備的保養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從而在無形中對設備造成了一定的侵蝕,影響了設備的安全性。
2.鐵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機械的安全管理措施
不同的機械設備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在施工中要考慮實際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用合適的方法對施工進行管理,保證施工安全。
2.1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提高機械管理人員的素質
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由于人為的不重視和主觀上對機械管理的忽視,造成的安全事故占據很大的比例,可見人為因素的重要性。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作用著施工的方方面面。人為因素其實是主導性的因素,在施工中要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第一,需要重視機械管理人員的選擇,選擇要科學專業。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發現專業的機械管理人員非常匱乏,而且素質偏低,所以在施工中要有目的性的進行人員的選取??梢赃x擇有責任心、有耐心、對待工作嚴謹負責、安全意識較強的工作人員進行機械管理。對機械設備進行一定的學習之后,可以進行考核,操作狀況不佳的人員進行剔除。第二,進行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管理是關鍵性的部分,在這個過程中,設備管理人員要加強重視,在業余時間利用網絡或者書籍查閱一定的知識,完善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施工團隊可以邀請有經驗的操作人員進行現場講解和演示,然后督促管理人員進行實踐,當場給以指導。管理人員要有不懂就問的精神,操作人員要進行詳細的解答,經過雙方的交流,可以有效進行管理技術的理解和應用。再者,針對管理人員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可以引進這方面的人才,進行機械管理,挑選有管理潛能的人員跟著學習,從而形成自己團隊的機械管理專業人員,從整體上提高機械管理的水平。第三,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在實際的鐵路施工中,由于施工團隊對機械管理不夠重視,造成機械管理人員對待工作懈怠、不認真,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將責任任務明確到人,有利于對管理人員起到一個內部督促的作用,從制度對他們進行約束,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建立外部監督系統。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工作標準,有具體細節化的工作技術指標,讓監督工作可以有章可循。機械的管理工作是由一個小團隊進行的,內部的工作人員可以相互監督,互相促進和完善。同時鐵路施工中的其他部門也可以進行監督,完善監督機制,從外部對管理人員進行督促,保證機械的管理質量。
2.2減少不安全因素,提高機械設備的性能
在實際的施工中,接觸到的事物千差萬別,都會對機械設備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要盡可能的減少其他因素的干擾,保持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購進新設備時,管理人員要進行調查,報告需要新設備的類型和數量,了解新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維修知識,做好設備的記錄。對于已經老化、陳舊的設備,要綜合評估它們的性能,適度的進行更新換代和后期的維修養護,一旦出現問題,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進行上報。同時,需要做好設備的基本管理工作,做好基礎管理和維護,每天定時進行檢查,保證機械能夠正常的運行施工。在機械投入使用以前,需要進行設備各方面知識的熟悉。例如安裝、使用注意事項、并對設備的性能進行科學的檢測,符合施工技術標準才可以投入使用。做好設備后期的養護和檢驗,發現問題立馬進行檢修,對機械進行校正。
2.3協調項目管理和機械管理的矛盾
從上述分析中,可見兩者之間的矛盾是非常嚴重的,需要從根本上對思想進行扭轉,轉變看待機械管理的態度。機械管理在管理中不受重視,處于邊緣的位置,需要協調兩者之間的平衡。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完善設備管理機制,成立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專門負責協調項目管理和機械管理之間的關系,確保機械管理、工程目標兩不誤。規范人員編制,規范設備管理的內容。強化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指導,保證設備在施工中能正常運行,采用各種宣傳方法提高機械管理的地位,讓施工人員意識到機械管理的重要性。
3.結語
隨著大型機械應用程度的提高,對機械的管理愈發重要。在今后的鐵路施工中,要加強對機械管理的重視,完善體制機制,采用合適的方法策略,提高機械管理的水平,保證施工安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