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国产gaysex男同视频chinese,欧美一级www

樹人論文網一個專業的學術咨詢網站!!!
樹人論文網

工程施工論文發表水利工程混凝土方向范文

來源: 樹人論文網發表時間:2013-04-16
簡要:本文主要研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缺陷與質量控制,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出現質量缺陷所造成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因此加強混凝土質量控制對保證工程質量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是水利工程整體質量的決定因素,對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混凝土工程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其質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這篇文章由本站代理發表,如您需要發表論文請聯系我們,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缺陷與質量控制,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出現質量缺陷所造成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因此加強混凝土質量控制對保證工程質量是一項很關鍵的任務,同時文章提出了對混凝土施工質量監督控制方法。

  關鍵詞:水利工程;質量缺陷;混凝土;質量控制

  引言

  在水利工程中,由于影響混凝土工程質量的因素很多,質量控制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在每道工序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嚴格控制。

  一、混凝土氣泡的處

  在混凝土拆模后可以在表面上出現小坑,這是因為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有些氣泡沒有排出造成的,施工中被稱之為氣泡現象。

  1.1氣泡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氣泡的產生是因為施工中所用的沙子過于細,用沙量不當,還有就是鋪料的厚度太大,振搗間距過大,振搗時間不夠造成的,這樣使混凝土的氣泡還沒有被完全從混凝土中排出,特別是在混凝土的一些斜面和彎曲的地方,因為模板的原因,氣泡更難排出,因此出現這樣的氣泡很多。

  1.2避免氣泡產生的預防措施

  在施工中選用細度模數在2.0~3.0左右的砂子,在確保砂子的指標符合各項技術要求,并按照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已經試驗確定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外加劑的摻量控制,在混凝土撲面和振搗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厚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間,振搗施工中嚴格遵守規范要求,不欠振,不漏振。

  1.3氣泡的處理措施

  混凝土拆模后,發現氣泡要及時處理,方法是用刷毛,使用清水先濕潤后,用高于混凝土強度的水泥砂漿對氣泡填補,壓光滑。對一些個別的不影響工程質量的氣泡不需要處理,但是如果出現大面積的氣泡必須處理。為了防止水流沖刷對混凝土造成的傷害,特別是在混凝土斜面還有彎曲的部位,應該在6個小時后,再處理氣泡現象,則效果較好。

  二、混凝土孔洞的處理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結構中產生的空腔現象,這是因為在混凝土施工中漏振搗所造成的,因為絕大多數孔洞超過混凝土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但不得超過表面尺寸的三分之一。由于孔洞的存在使結構斷面的面積減少,從而降低了結構的承載能力,當承載水壓力之后,容易形成滲漏點。

  2.1孔洞形成的原因

  一是在混凝土攪拌中,骨料沒有攪拌均勻,同一種骨料過于集中,二是混凝土入倉后攤鋪的厚度太大,三是振搗時漏振,四是模板不嚴密,產生嚴重的漏漿現象。

  2.2預防措施

  在混凝土攪拌時,拌和物一定要攪拌均勻,由于混凝土和易能力高,在分層攤鋪和振搗以及平倉一定要嚴格遵守施工規范,要求做到振搗均勻,絕不漏振,模板縫隙應該密合,還有模板支撐必須牢固結實。

  2.3處理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中,對于一些面積小、深度淺的孔洞,應采用蜂窩以及麻面的綜合處理方式,具體方法是,將孔洞部位的松散骨料清理干凈,用水泥砂漿或者聚合物砂漿、或細礫混凝土填塞結實處理。但對面積較大、深度較深的孔洞,可以將孔洞內清理干凈后打錨筋,再進行架設鋼筋網處理。

  三、混凝土結構露筋現象

  在混凝土結構中露筋是指內部的主筋、架立筋或者箍筋等在沒有混凝土包裹的情況下而外露的現象。如果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現露筋現象不及時處理,會因為混凝土表面腐蝕和浸蝕使鋼筋銹蝕,進而造成滲水通道等嚴重問題,從而危害混凝土結構的安全

  3.1形成原因

  一是在鋼筋安裝過程中發生位置偏移,二是混凝土保護層沒有加設墊塊,三是鋼筋焊接不牢或綁扎不結實,四是混凝土振搗出現漏振現象,五是模板不嚴產生嚴重漏漿現象等。

  3.2預防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中,鋼筋安裝位置一定要準確,鋼筋綁扎結實、焊接牢固,混凝土保護層的墊塊也要墊牢固且墊塊位置要合適,在混凝土澆筑中禁止人員隨意搬動或踩踏鋼筋,另外在混凝土施工中防止一側集中下料致使鋼筋擠偏,并防止漏振和漏漿現象的發生。

  3.3處理方法

  鑿除漏筋處混凝土,將鋼筋砸入混凝土內,留足混凝土保護層,清除外露鋼筋上的銹斑,沖洗干凈后填補砂漿,抹平壓光,覆蓋養護。四、混凝土裂縫處理

  裂縫是混凝土中最常見的缺陷之一,裂縫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表層的、深層的、貫穿的、縱向的、橫向的、斜向的等,表面的微裂縫有的呈網狀、有的呈放射狀、有的呈平行狀,深層或貫穿的裂縫有的外寬內窄、有的內寬外窄。按照縫寬、縫深、縫長及裂縫成因,可將裂縫分為不同類型,對大體積混凝土,I類即龜裂或細微裂縫,一般縫寬a≤0.2mm,縫深h≤30cm;II類系表面(淺層)裂縫,一般縫寬0.2mm≤a<0.3mm,縫深30cm~50cm。

  4.1 形成原因

  混凝土澆筑后,由于水泥在水化凝結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水化熱,使混凝土體積膨脹,待達到最高溫度以后,隨著熱量向外部介質散發,溫度將由最高溫度降至一個穩定溫度。降溫時混凝土將發生體積收縮,在基礎部位混凝土收縮受基巖約束,將發生很大的拉應力,即混凝土內部溫度場呈非線性分布,就可能出現表面裂縫或深層裂縫,因此溫度應力是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

  4.2預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裂縫多發生在混凝土凝結初期,主要是由于表面溫度驟降引起的,因此對混凝土表面進行防護,防止溫差過大是主要的預防措施。拆模后混凝土突然暴露在較冷空氣中,也相當于一次氣溫驟降,因而必須立即保溫。養護是預防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又一措施,在混凝土齡期內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4.3處理方法

  裂縫補強處理一般進行表面修補,表面修補主要是進行縫封閉,防止滲漏和鋼筋銹蝕。處理方法包括鑿縫嵌縫、貼橡膠皮板和做防滲層、涂刷環氧玻璃絲布、高分子聚合物縫口浸漬等。

  五、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也是混凝土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養護是保證混凝土強度增長、防止發生裂縫的必要措施,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及時進行養護,通常采用的養護方式有灑水、安管噴霧等。對于已經拆模的混凝土表面,應用草墊或鋸末覆蓋,正常和養護時間約為3周左右,冬季施工作業時還應制定專門的養護措施計劃。

  六、混凝土的質量檢查

  混凝土的質量檢查包括混凝土拌和物的質量檢查和硬化后混凝土的質量檢查。

  在評定混凝土工程質量時,除應有施工中硬化混凝土試件的質量檢驗資料外,有時還需對混凝土建筑物本體進行質量檢查。對建筑物表層混凝土的檢查,可用回彈儀或鑿取試驗的辦法;對內部混凝土,可用超聲波來檢查它的密實性及強度;對大體積混凝土建筑物,可用鉆機取混凝土芯并在鉆孔內進行壓水試驗,以檢查混凝土的強度、抗滲性等,并用這些來作為判斷混凝土質量的重要依據。

  結束語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時,一定要嚴格按設計要求,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要嚴加控制,防止各類混凝土質量缺陷的產生,同時對已經產生的質量缺陷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這樣可以延長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實現經濟、安全的工程建設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葉榮芳.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問題的若干思考[J].中國科技財富,2010,""(10)

  [2]《水利工程施工》鄭洪等,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3]李光宇.橡膠粉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J].混凝土,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