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漸落實,人們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認識逐漸深化,本文針對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化工企業節能減排實施途徑展開研究,為現代化工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提供借鑒。
《化工安全與環境》(周刊)創刊于1988年,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主辦。報道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文件、標準、國內外事故消息與典型案例分析、安全管理經驗、安全技術、化學事故應急救援動態等。系統介紹化學品生產、使用、貯存和運輸方面的知識。
節能減排即縮減資源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化工企業是現階段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戶”,如果不能實現節能減排,將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加劇,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設置阻礙,所以化工企業以循環經濟為基礎,開展節能減排是其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循環經濟分析
循環經濟強調在資源利用的過程中以資源梯次能量產生的差異分階段合理利用,以此使資源的利用效果達到最理想、資源的浪費程度最低,可見循環經濟其強調在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使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的形成規模、速度等與自然的自解能力相符,即在企業生產消耗能源、消費排放污染物的同時,大自然的分解和資源的循環利用程度與其相符,企業生產過程并未對環境構成較大程度的損害,或者說造成的損害在自然環境自解的能力內[1]。現階段循環經濟在生產生活中受到高度重視,并以各種形式開展,例如在資源開采的過程中,進行綜合開發,有意識的優化回收利用程度;在資源消耗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通過提升技術,使開發的程度深化;在廢棄物排放的過程中通過回收技術的優化升級,使廢棄物得到循環利用等,可見循環經濟的開展可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縮減能源資源的浪費,可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可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了域的落實。
二、基于循環經濟的化工企業節能減排
現階段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已經不可逆轉,霧霾天氣、沙塵暴天氣的高發,使人類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幅提升,生命財產安全受到直接威脅;酸雨頻率的提升,使土壤的性能下降,據統計小麥因酸雨天氣減產量高達13%-34%,當酸雨的酸性在3.0以下時,樹木植被的死亡率將顯著提升,在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和資源開采量不能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人類生存發展將受到更加嚴重的威脅。而化工企業是不可再生資源的主要利用主體,其中石油、天然橡膠等我國現有匱乏,需要依賴進口,兩者進口量分別達到40%和70%,使我國能源安全受到直接的沖擊,另外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磷、硫、硼等化學稀有礦產也較缺乏,這決定我國化工企業要以循環經濟為基礎,進行節能減排[2]。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化工企業節能減排途徑
1.增加節能減排經濟投入
化工企業的自身特點決定,生產過程對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性較強,三廢排放量更多,所以其要實現節能減排的難度相對更大,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化工企業認識到開展循環經濟可以對其傳統資源利用模式進行有效的優化,使資源消耗縮減的同時,污染物排放量減少,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將循環經濟理念落實到化工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對傳統生產模式進行改造,這要求在循環經濟落實的過程中化工企業的資本投入需要大幅增加[3]。現階段我國在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對企業轉型予以一定的政策優惠和資金支持,化工企業應抓住機會,充分利用國家扶持,加大資金投入,實現生產模式的轉型。
2.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從化工企業發展的角度,開展節能減排可以縮減化工企業生產的資源成本,使化工企業在“三廢”排放方面的經濟、行政處罰成本縮減,所以化工企業在追求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對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節能減排的關注度和認可度加高,但受到自身相關技術、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在實際開展節能減排的過程中缺少有效的“工具”,使資源不能充分的利用、排放物回收循環再利用難以實現。化工企業完全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成功經驗,不僅需要較多的技術引進成本消耗,而且實際應用過程中受生產流程、工藝等方面的現實,實際效果難以保證,所以現階段化工企業應有意識的進行節能減排科技的自主創新,結合自身生產特點和資源能源消耗等,進行節能減排技術研究,例如煙氣脫硝、脫硫技術,用電節能技術等。
3.注重產業流程優化升級
我國化工企業的常規經濟模式為生產消費的單項線性結構,資源通過一次性的加工使用后就直接排放;而在循環經濟模式中,要求形成從生產至消費后再回收生產、消費再利用的環形封閉結構,在此模式中強調資源的重復利用和充分利用,使資源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國化工企業要實現在循環經濟基礎上的節能減排,需要對自身的生產模式進行調整和改善,形成可對不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通過對各環節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使化工企業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實現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的優化提升,可見化工企業進行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節能減排產業流程改造,對推動化工企業良性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