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有機農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的相關內容,本文就是通過對有機農業的發展意義與目的以及有機農業的未來發展趨等內容作者做了詳細的闡述與介紹,在文中詳細的能體現出來,本文資料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1發展有機農業的目的與意義
1.1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需求
當今社會的農業已經不是低端勞作,不只是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既要外在整潔美觀、內在營養豐富,也要健康衛生。
1.2促進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保護環境
多年來,我國多數農田濫用農藥化肥,導致農田污染嚴重,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而有機農業綜合當地環境條件采用合理的農田管理措施(施用有機肥、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方式、秸稈還田、輪作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有助于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或提高,進而保護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1.3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互均衡
有機農業是目前世界上發展較快的一種可持續、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生產方式,其安全生產和健康消費理念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發展有機農業可促進經濟增長以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2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2.1有機農業與旅游業互動發展
有機農業是個潛在的市場,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和主要發展方向,與生態旅游具有共同的環境保護理論基礎,共同發展,可實現雙惠。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指導下,以有機農業技術為推動力,推動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互動發展,建成具有有機農業生產科研、生態旅游觀光度假等多項功能的有機生態旅游園。
2.2發展設施有機農業,減弱不良氣候條件對有機農業的影響
溫度、水分、光照等氣象條件與有機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在有機作物生長季節內,氣象災害頻繁,將影響氣候條件的有效利用,所以,應加強優質高抗品種的篩選和推廣,加快設施有機農業建設,提高農業效益。
2.3規范有機產品標準,健全認證工作體系
目前,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已陸續制定了有機產品的法規與標準,隨著有機農業的飛速發展,各國認證機構的認可結論將互相承認,這會給我國認證機構和生產經營者帶來巨大效益。
3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發展真正的有機農業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有機農產品,符合標準的很少,所以,需建立規范的有機農業認證標準,完善認證管理制度,加強對認證部門的監管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到規范運作、確保質量,保證認證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規范性。
3.2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對有機農業的正確認識
產業化背景下的農產品,在生產、流通等環節上出現了不安全因素,由此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發展,但消費者對其的認識卻還停留在表層。因此,生產者應建立有機生產過程的記錄與可追溯體系,銷售者加大宣傳,讓消費者正確認識有機農業。
3.3提升生產管理者素質,改進有機生產技術
有機農業技術要求高、投入多,難度大,需要高素質的有機生產管理技術人才。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生產管理者的教育培訓,提升從事有機農業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有機農業技術研究,突破有機農業的技術瓶頸。
作者:石絲 單位: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推薦閱讀:《種業導刊》(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河南省農科院主管,河南省農科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種子協會主辦,宣傳農業、宣傳種業、宣傳企業、宣傳品種,竭誠為廣大種業界同仁提供最佳、最前瞻的服務和宣傳。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