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本文根據相關文獻對山東部分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現狀的調查,基于馬斯諾需求理論分析農村老年人的相關需求,提出滿足農村老年人需求的策略與建議,以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和醫療的問題。
【關鍵詞】 農村養老;農村老年人;醫養結合;鄉村振興
《農村財政與財務》(月刊)創刊于1996年,由中國農村財政研究會主辦。辦刊宗旨:面向廣大的農村財政、農業稅收、農業綜合開發、農業企業等基層工作者、以及有關院校教學和研究工作者,力求將理論性、實踐性、知識性和可讀性融于一體,深入報道中央農業方針政策,反映農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據山東省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山東省65歲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5.04%。國際上認為,當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則該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1],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來勢猛、速度快、時間短,而且處于“未富先老”的特殊狀態[2]。可見,山東省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老年人口將不斷提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讓農村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過上溫馨幸福的晚年,是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
1 農村老年人現狀及問題概述
由于全省各地區發展狀況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據劉勇[3]等調查顯示,調查的904名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中,有43%自認為身體健康良好,有67%的農村老年人患有某種疾病,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的狀態;所調查的農村老年人的主要經濟來源為本人勞動所得、子女贍養和本人積蓄,依靠養老金為主要來源的只占18.36%,說明多數農村老人社會養老保險參與度不高;所調查的農村老年人經濟收入低,78%農村老年人平均收入低于山東省統計局統計公布的2018年山東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手中可支配的收入較少;其中有88%左右的農村老年人選擇在自家居住或與子女居住的居家養老方式;依靠子女養老的觀念的老年人占比較多,依靠養老機構養老的比例較少。
2 農村老人需求分析
我們采用文獻分析法對農村老年人的需求進行研究,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即人類的需求可劃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我們可以推導出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層次。
2.1 農村老人的生理需求
年齡在60-79歲中低齡農村老年人多數身體比較健康,能夠從事一定的體力勞動,能獲得一部分收入,同時身體好的中低齡老年人還可以幫助子女照看孩子,以居家養老為主;而那些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或身體狀況較差的老年人,無法從事生產勞動,需要他人生活照料和專業的醫療服務。
2.2 農村老人的安全需求
農村老年人希望居住環境生態良好,家庭和睦相處,希望有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據文獻調查,若這些需求能得到滿足,可大大提升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4]。
2.3 農村老人的情感需求
希望與子女、伴侶、親朋好友等經常交流溝通,關系融洽,能得到子女、伴侶、親朋好友的尊重和關愛;對喪偶和獨居老年人有希望找到新伴侶的需求;另外,還有希望參加老年社團活動,相互關心和照顧,彼此交流,得到精神的愉悅。
2.4 農村老人的尊敬需求
對自己自身實力充滿信心,有獨立生活能力,愛護關心子女,有得到家庭成員的認可的需求;希望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并得到社團成員的認可的需求。
2.5 農村老人的自我實現需求
還有少部分農村老年人希望能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發揮余熱,再創業或就業,為社會創造新財富的需求。
3 滿足農村老年人需求的策略與建議
3.1 建設基礎設施,滿足生活所需
為滿足農村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的需求,建設規范的農貿市場、交通設施和醫療設施,方便老年人居家、購物、出行和看病;特別對年齡大、身體自理能力不強、身邊無子女的老年人,定期進行慰問,及時幫扶,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宣傳發動他們到農村福利院、農村養老機構或醫養機構接受專業的長期護理和扶助,保證他們衣食無憂。
3.2 建設美麗家園,滿足安全所需
各級村黨委和政府要積極治理好農民居住環境,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家園;加大投入建設質優價廉的農村福利養老機構,并制定相應建設標準以及監督管理辦法,讓農村福利養老機構切實成為農村老年人的幸福之家[5];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保障力度;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農村地區社會治安水平;普及法律知識,讓農村老年人知法懂法;同時為農村老年人提供一些自助安全裝置,讓農村老年人在美麗安全的環境中養老。
3.3 建設文明鄉風,滿足情感所需
各級村黨委和政府要大力宣傳中華傳統美德,形成敬老愛老助老的文明鄉風,子女親朋用各種形式問候農村老年人,溝通交流,鄰里互幫互助,組織進行老年社團活動、徒步旅游、體育比賽和文化娛樂活動等,在活動中搭建鵲橋,解決農村單身老年人尋找新伴侶的問題,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農村老年人活動,提升農村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滿足農村老年人情感的需求。
3.4 自我完善,獲得社會尊敬所需
鼓勵農村老年人在家中多從事家務,多關心子女,對自己充滿自信,可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借助手機的“學習強國”平臺,積極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不斷學習各種精神文明成果,提升自己的品德;另外,積極參加有益的社團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和義工活動,增強社會奉獻意識,從而得到外界社會的好評,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3.5 創造新財富,滿足實現自我所需
加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再次創業或就業,發揮自己畢生的聰明才智,發揮余熱,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新成果,實現自我的價值不斷提升,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4 整合多方資源,構建醫養結合的養老保障模式
綜上所述,建議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城、鄉資源相互融合,在政府機構協調下,整合醫療機構、養老機構、金融機構和保險機構等多方資源,建立一種多方共贏的醫養結合的養老保障模式,加快解決鄉村老年人醫療和養老問題。如山東龍口南山國際養生谷健康小鎮就是整合當地老年公寓、齊魯醫院南山分院、老年大學、旅游公司、地產公司、煙臺南山學院等現有資源成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南山康養中心和健康護理培訓中心,通過南山國際養生谷健康小鎮康養中心,再一步進行提質擴容升級,投資建設禮堂、婚禮廣場、商街、山水會所等人文項目,帶動了周邊的房地產業、旅游產業、醫療產業、教育培訓及家政服務產業的振興發展,同時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金融機構、保險機構良性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 楊 雪,米 峰.世界人口老齡化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 2017.3.
[2] 孫苗苗,劉曉梅. 城鎮居家養老問題與對策研究[J]. 長春 大學學報 2016,(),17-21.
[3] 劉 勇,等.山東省農村老人養老模式選擇分析[J].中國老年 學雜志, 2019,39 (18):4599-4602.
[4] 左美云.智慧養老:內涵與模式[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 社,2018:17-24.
[5] 聶建亮,鐘漲寶. 環境衛生、社會治安與農村老人幸福感 [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8(2):60-6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