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學前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閔蘭斌 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眾多研究也表明,學前教育是具有強正外部效應的準公共產品,涉及到廣泛的社會公共利益,屬于社會公益性事業。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目前,學前教育還存在著入園率低,資源分配不合理,城鄉差異顯著,師資力量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入園難”等各種問題。
我們必須認識到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要構建一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來提高學前教育的辦學質量。如何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呢?2011年,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部署了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措施。
一是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園,支持企業、社會力量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二是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幼兒教師入職在職培訓,落實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障其權益。
三是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增加對學前教育經費的投入,對家庭貧困、殘障兒童等給予普惠性的資助。支持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學前教育。
四是強化對幼兒園保育工作的指導。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于樂。五是完善法律法規,規范學前教育管理。嚴格幼兒園準入制度。
筆者認為,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必須落實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要完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律,讓學前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其次,應該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會企業各自的公共服務責任以及職責權限,進一步增強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以及責任感和緊迫感。
第三,加強對學前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以擴大學前教育的資源,改善辦園條件,提高師資待遇以及加強對教師的職前、在職的培訓,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機制。加大對農村、落后地區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以及向困難群體的傾斜,盡量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第四,建立督導評估機制,對學前教育的準入以及收費進行管理,對公共服務的實施進行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以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