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化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谷守磊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車軸山中學
導入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興趣走進課堂,無疑會讓學生激情萬丈,所以設計好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重要一步。筆者講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播放了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陳玉蓉和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孝女當家——孟佩杰的視頻,對于理解散文主題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的學生上完課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媽媽打電話,說一聲“媽媽,我錯了”“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您”。再如,在教學《琵琶行》時,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導入,讓學生體會琵琶演奏的特點。這些電教手段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把握文章的特點和主題。有了這些做鋪墊,上一堂好課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主題篇——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課堂教學的主題是新課的講授,通常語文課堂會進入程式化:介紹背景——朗讀課文——結(jié)構(gòu)分析——主題歸納。長此以往,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陷入課堂沉悶、效率低的誤區(qū)。筆者把電教手段運用到教學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讓學生看電視劇《紅樓夢》的相關(guān)情節(jié),再和課文講解聯(lián)系起來,很大程度上讓學生興趣更濃,印象更深,效率更高;教學曹禺的《雷雨》時,放映電影版《雷雨》的有關(guān)片斷,讓學生聽其言,觀其行,身臨其境,直接感受,就能清楚了解周樸園統(tǒng)治的家庭和令人窒息的社會環(huán)境,很快把握住周樸園自私虛偽、冷酷專橫的個性特征,體會到時空集中、矛盾集中的戲劇特點;講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時,先展示圖片,讓學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播放錄音帶和鳳凰傳奇《荷塘月色》的MTV,給學生以新鮮感和吸引力;講《從宜賓到重慶》,可以播放《話說長江》“從宜賓到重慶”段的錄像帶,學生可以一邊聽著緩慢的、浸潤情感的解說詞,一邊觀賞一幅幅風光綺麗的畫面,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了解祖國大西南的風物人情,體會課文濃郁的抒情色彩等。這種將文字符號和口頭轉(zhuǎn)述變?yōu)榫唧w可見的、形象逼真的視覺畫面的電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彌補口述加板書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避免因教師講述過多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抑,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處于學習和求知的興奮狀態(tài),從而更易于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同時也有利于擴展知識面。
拓展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德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上好一節(jié)課容易,但能不能讓學生課上思考的問題,延伸到課外,提高能力水平,用以指導人生,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而電化教學無疑會為問題的解決起到輔助作用。結(jié)合近體詩教學,觀看視頻《唐之韻》,體會中華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筆者結(jié)合網(wǎng)絡多媒體,向?qū)W生及時介紹地震的災情,譚千秋老師的事跡,溫總理在北川中學的題詞“多難興邦”,遇難母親最后留給孩子的短信的新聞視頻這些都彰顯了大災面前人性之美。事后學生自發(fā)地為災區(qū)捐款奉獻愛心,筆者又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的安全教育。學完了李清照的《聲聲慢》之后,學生不滿足人們原來對作品譜的曲調(diào),又為其譜了新的曲調(diào)并進行演唱,一時轟動校園;學完房龍的《“寬容”序言》之后,學生根據(jù)家鄉(xiāng)故事,自編小品《仁義胡同》參加學校的元旦文藝演出;又由學生在全自動錄播教室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無名之死》,均大獲成功這些活動加深學生對課內(nèi)知識的理解掌握,鍛煉提高了組織、表達等能力,做到了展示才華、健全人格、拓展視野,更主要的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誰敢保證這里不會出下一個文學大師,下一個表演藝術(shù)家,下一個導演,下一個民俗學家呢?
感想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云:“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才能更好地詮釋它,取得最好的課堂效果。多媒體讓教師把握時代脈搏,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快、更準確、更大容量、更牢固地接受知識和信息,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里系統(tǒng)地建立起語文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的語文能力。可以說,使用電化教學手段是語文教學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經(jīng)之路,它的廣泛使用必將有力地推動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總之,以電教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由于利用了現(xiàn)代的聲、光、電,創(chuàng)造出一種形象、直觀的現(xiàn)代氛圍,使語言教學從單調(diào)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來,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的是文字、語音、形象、色彩這一綜合的、新奇的美,這種美感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同時,以電教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是導演,導演出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是畫家,用斑斕的色彩展開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是導游,引導學生在語言的海洋中漫游這就像一個磁場,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對課堂產(chǎn)生審美情感,使他們受到美的陶冶,使他們獲得美的享受,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處在美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良性循環(huán),增加學生學習的活力。好風憑借力,助我教華章。采用以電教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是時代的需要,發(fā)展的必然,像一片沃土,值得教師去辛勤耕耘;似一棵新芽,值得教師去精心培育。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