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国产gaysex男同视频chinese,欧美一级www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質量管理論文 ? 正文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初探

2021-4-10 | 質量管理論文

1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內容

1.1人員資質管理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內容還包括對監測人員的資質管理:確保所有監測人員,特別是新進/轉崗等在培人員、非固定工作人員、關鍵支持人員、被投訴人員以及有特殊技術要求的人員,都應進行有效培訓和持證上崗,同時還應對監測人員在監督范圍內的勝任能力做出適應性或持續性的判斷。

1.2維護環境監測體系的有效運行

程序文件各要素在整個環境監測過程中有效運行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還需要確保日常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維護環境監測體系的有效運行,即確保監測人員按照規章制度、程序文件的要求從事各項環境監測活動。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保障條件

1)人員保障。環境監測人員是監測工作的主體,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因素。人員保障包括人員數量、技術人員比例的保障和人員素質的保障。人員數量、技術人員比例問題不是通過環境監測站單一力量可以解決,但監測站可以通過持證上崗考核、能力驗證、技術培訓和技術練兵等方式,使監測人員能及時更新知識,提高理論和實際操作水平,提升質量管理意識,從而保障人員素質。

2)經費保障。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需要有專項資金保障。監測站的經費主要包括業務費、自動監測信息系統運行費、儀器設備購置費、儀器設備維護費等。

3)儀器設備保障。現場采樣和實驗室使用的儀器穩定性關系到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可減少儀器設備維護費用。國家環保部頒布的《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對儀器設備基本配置、應急環境監測和專項監測儀器配置均有要求。監測站應按照該建設標準要求配置儀器設備,以確保有效完成各級行政部門布置的監測任務。

4)監測用房保障。監測項目分析的環境,實驗試劑、樣品的存放都需要滿足較為嚴格的條件和要求。監測站要保證實驗分析區域和試劑儀器存放區域滿足這些條件,并對這些區域進行合理分布,就需要有充足的的監測用房以備使用。

3江西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現狀

3.1人員編制條件有待改善

環保部《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對人員編制和數量、技術人員比例有明確要求,就江西省1個一級站、11個二級站來說,套用中部地區建設標準,人員編制應達到100人,但尚無一個監測站達到這一標準。人員編制得不到解決,環境監測站只能通過外聘人員,應對日益繁重的監測任務,但這又導致了人員結構不穩定的情況。另一方面,監測人員疲于應付日常工作,技術培訓和各種考核都缺乏時間消化,也影響了整體素質的提高。目前,通過開展“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全國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工作”進行監督,情況有所好轉,但依然困難重重。

3.2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不力

近年來,江西省內各級環境監測站在儀器設備配備、監測用房建設方面得到迅速改善,軟實力卻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質量管理和體系運行與實際工作脫鉤、儀器設備無法得到充分使用等。一些監測站雖然編制了程序文件,但是程序文件編制未結合實際工作要求,可操作性差;或者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宣貫工作不到位,使站內人員對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理解不深,對自身在管理體系中的具體職責不明確,不知如何按照規定的程序開展工作;甚至有的質量負責人不關注標準的變更,使用過期標準開展環境監測工作。一些三級站懶于摸索、倦于鉆研,對二級站的依賴性大。部分儀器設備在三級站未得到充分使用,比如原子吸收儀、換元素燈等均可開展多種形態、多個項目的分析,但一些三級站仍停留在單一形態、1~2個項目的分析上,從某種程度上加重了一級站、二級站的負擔。

3.3評價標準缺失

在實際操作中,監測項目的精密度和準確度的評價指標不全,給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例如,空氣監測項目、有機物項目沒有精密度和準確度的評價指標,導致無法對此類項目進行評價。

3.4采樣過程管控困難

采樣過程是環境監測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采樣的準確到位是保證后續實驗室分析精密度、準確度控制的前提條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采樣過程是需要在現場完成的,且多個項目、多個采樣操作點位同時進行的情況很常見,質控人員無法同時到每個項目每個點位的現場。如果存在系統性采樣誤差,實驗室精密度、準確度控制也無法反應出來。因此這也是目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3.5標準樣品測試存在弊端

環境標準物質是檢驗分析結果準確度的一個判斷標準,標準樣品測試則是考核檢測人員的重要手段。目前環境標準物質存在濃度值少、類型單一的弊端,且有的監測人員分析實際樣品的能力與分析標準樣品的考核水平不一致,因此標準樣品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反映監測人員分析實際水樣的能力。

4實際工作中的經驗

4.1編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通報》

為反映江西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情況,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從2012年開始,每季度編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通報》(以下簡稱為《通報》)。《通報》是根據各二級站上報的質量管理季報,結合省站情況編制完成的。其內容主要包括:純水使用情況、標準物質使用情況、質控措施樣品抽檢率以及各站體系運行情況、執行《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情況。管理者通過《通報》能比較全面準確地了解全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情況。各環境監測站通過對照《通報》能夠做到查缺補漏,吸取經驗教訓,逐步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4.2完善質量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到人

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通過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到個人,并確立了獎罰分明的鼓勵機制,保證了各項環境監測工作開展。例如,中心站建立了明確的獎金分配辦法,確保各項工作按照崗位職責按時保質完成。個人工作完成情況直接與績效獎金、年終考核掛鉤。發現問題需明確責任,并在績效獎金分配時進行處罰,從而達到增強職工責任心的目的。

4.3參加能力驗證、質控考核

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部分二級站積極參加環保標準樣品研究所、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組織的能力驗證活動,2012年全年參加10多個項目的能力驗證,及時識別可能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江西省各環境監測站還積極參加各種質控考核,主要包括每年參加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組織的國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質控考核、江西省認證認可協會組織的“全省實驗室能力驗證中環境類實驗室驗證活動”等各項質控考核活動,通過外部質控與內部質控的全面結合,從而達到基本全面質控的目的。

作者:李曉燕 單位: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