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導結合,合理利用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的常用語言,包括在較為嚴肅的課堂互動甚至作業試卷當中,如果忽視這一現象,強行將網絡語言列為課堂“禁語”是不現實的,并且容易導致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代溝,對此,不妨采用疏導結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入一些網絡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在這種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會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壓力,才會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和思考,才會配合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實現教學中知與情的和諧統一。
當然,大學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當中還應該注重傳統語言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要鼓勵學生從傳統語言中吸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語言,也是世界上最發達、最優秀的語言之一,有豐富發達的漢語語匯,詞義豐富,容量大,表現力強。
這些為人們運用語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余地,我們完全可以在這些眾多的語匯材料中選取最能表達思想的成分組成句子、篇章,使語言表達得精確、形象、生動。而網絡語言說到底是一種“快餐語言”,只能作為傳統語言的“輔食”,而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語言教學。
二、去粕取精,警惕不規范的網絡語言的濫用
大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警惕濫用網絡語言,否則就給了學生肯定的暗示,大學語文課堂成了肆意表達的“網絡空間”。語文教學應堅守自己規范的、標準的教育傳統。尤其是面對樂于使用網絡語言的自主性極強的大學生,語文教師的態度應是明確的,那就是不鼓勵學生在作業試卷等嚴肅的場合用網絡語言,即使是在語文課堂上,有時確實為了某種表達作用的需要非用不可,那就必須要對收集的網絡語言進行整理、篩選,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適當地選擇,而且網絡語言在課堂中的運用要求老師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主要是控制課堂情景。
三、結語
在網絡普遍應用的現狀之下,網絡語言的出現是順應新媒體和一種語言自發現象,對此沒必要視網絡語言為洪水猛獸,更沒必要嚴厲制止大學生使用網絡語言,事實上,對這種順應網絡時代潮流的新興語言現象也不可能喊停,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利用。
面對網絡語言,作為一個大學語文教師應該用寬容理解和合理利用的開放心態來對待這種現象,結合教學實際,將其引入到大學課堂當中,以此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相長。
作者:王慧輝 單位:天門職業學院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