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微博受到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歡迎。文章通過對蘭州市安寧區5所高校大學生微博使用狀況進行調查,通過結果分析微博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同時,提出了利用微博平臺更好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調查;思想教育 教育期刊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及獲取平臺,屬于多種媒介功能融合的產物。微博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短信、即時通信軟件、電子郵件、網頁等方式進行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和多媒體內容即時分享。[1]信息發布便捷即時,信息原創,語言淺顯,傳播速度快且互動性強等是微博的幾大特點,同時由于微博傳播的自主性和終端的多樣化,易引起循環關注,具有廣播效應。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3.09億,手機微博用戶規模2.02億,占所有微博用戶的65.6%,接近總體人數三分之二。[2]
“微博時代”的到來對作為微博用戶的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新的影響,也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一、蘭州高校大學生微博使用現狀調查
1.調查設計。
(1)調查時間:2013年3月至6月。
(2)調查對象:甘肅農業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學院、蘭州城市學院等蘭州市安寧區5所高校的大學生。
(3)調查內容:高校大學生微博使用狀況。
(4)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抽樣調查、深入訪談、文獻檢索等方法。
2.調查結果及分析。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2份,有效回收率為95.5%,通過整理、分析調查問卷,得出以下結果:
(1)大學生使用微博比例較高,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在抽樣調查的382名大學生中,有66.4%的學生使用微博,18.9%的學生使用騰訊微博、71.2%的學生使用新浪微博、9.9%的學生使用其他微博。其中,微博注冊1年以上的學生占總比例的36.8%,43.7%的學生注冊微博時間為6個月至1年,19.5%的學生注冊時間為6個月以內。大二、大三學生使用微博人數較多。2011年11月,團中央學校部下發了《關于建立全國高校團組織微博體系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進一步探索運用新媒體開展青年學生思想引領的方式方法,推動高校團組織實現網絡化轉型。蘭州各高校分別啟動了高校團組織微博體系建設,大學生使用微博數量迅速增加。
(2)微博使用頻率高,多在閑暇時間通過手機登陸微博。30.2%的學生使用電腦登陸微博,69.8%的學生通過手機客戶端登陸微博。49.5%的學生每天登錄微博,43.1%的學生每周登陸1~4次。現今,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再加上微博使用的便捷性,微博成為大學生互相交流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大多數學生在閑暇時間用手機登微博、發布或瀏覽信息,大學生可以用課間、吃飯、睡覺前等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登陸微博獲取和分享信息。
(3)微博中主要關注的人。62.2%的學生選擇主要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或同學,46.5%的學生選擇主要關注主流媒體和言論領袖,33.4%的學生選擇主要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名人、明星,21.1%的學生主要關注某特定行業內的資深、專業人士,22.3%的學生主要關注政府機構、團體、學校的微博,10.2%的學生選擇陌生人或其他,見圖1。調查表明,學生在微博上關注形式有兩類:一種是單向關注,成為言論領袖、主流媒體、名人、明星等微博的有效粉絲;第二種是互相關注,如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并得到朋友的關注,互相成為粉絲,即有效互粉。這樣就形成了以每個人為中心屬于自己的微博圈子。
(4)登陸微博后的主要行為。38.5%的學生登陸微博,主要是記錄身邊發生的事情或心理活動狀態,進行生活紀實;82.3%的學生主要是刷微博,隨意瀏覽信息,關注微博好友的動態和觀點,并進行轉帖;57.4%學生選擇隨便看看大家在討論什么;63.7%的學生選擇參與熱門微博和熱點話題討論;21.5%學生選擇在自己感興趣的微群或粉絲團中進行互動交友,見圖2。調查表明,學生登錄微博的主要行為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圍觀,表現為學生只是瀏覽熱門微博或自己所關注的微博,既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和任何人交流;另一種是分享和表達,通過原創微博分享自己的生活,評論或轉發自己所感興趣的微博。
(5)使用微博的目的。在關于微博使用目的的調查中,34.6%的學生將微博作為表達心情的一種情感宣泄工具;64.5%的學生選擇關注他人動向,并進行交流;44.8%的學生選擇尋找志趣相同的群體,結交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新朋友,或與名人、明星建立微博互動關系,擴展交際圈;67.2%的學生將微博作為與同學、朋友保持溝通的工具;31.6%的學生選擇關注社會熱門話題,獲取社會資訊,了解網絡流行趨勢;也有19.7%的學生表示,登陸微博只是隨便看看,用于消磨時間。調查表明,大學生使用微博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目的:一是把微博作為展示自我、分享生活、交流互動、擴大交友圈的重要工具,二是把微博作為獲取大量的信息、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