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學習與實踐》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探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人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服務,為廣大干部學習理論釋疑解惑,充分發揮了黨刊在理論宣傳中的主導作用。
伯萊克曾說 :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努力思考。 ”具有反思意識的學生能通過自己學習中的各環節的分析,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持一種健康的懷疑,即有主動的“問題”意識。 《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 : 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回顧自己思考過程的習慣,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分析自己思維過程中的得與失,總結經驗。還要注意訓練學生對經驗的反思和反思的條理化。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隨時給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讓他們在解決一個問題后,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作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進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啟發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一次再認識,以達到完善和再提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以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使其掌握反思性、體驗性的學習方式。具體操作如下 :
第一、培養學生樹立反思意識根據學生心理特征,樹立學生的反思意識,培養反思習慣。空洞的說教是不能喚起學生的反思意識的,所以我們找了很多關于反思的小故事。比如“望洋嘆” 、 “周處除三害” 、“亡羊補牢” 、 “托爾斯泰的成功” 、 “盧梭著《懺錄》 ” 、“ ‘我就是李立三’ ” (不斷反思自己) 、 “巴金晚年的痛與夢” 、 “王家雄之死(對‘飛越’熱的反思) ” ,這些小故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對于反思有了初步的認識,且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學習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反思提醒、教育,讓學生懂得沒有反思便沒有自我糾偏的道理,明確反思不僅能及時糾正錯誤,還能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水平。
第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興趣,激發其學習內驅力讓學生有反思的動力,是激發學生反思意識、培養反思能力的基礎。孔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的強大的內部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它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起巨大的作用,也是日后學習生涯和事業生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證。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競爭中體會反思的樂趣及收獲。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興趣,激發其學習內驅力,是我們教育的重要環節。
第三、引導學生明確反思內容要想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培養學生的反思智慧,首先
必須明確反思的內容。因為反思的內容將直接影響到反思的質量。讓學生明白需要反思的東西,主要有對學習對象的反思、學習過程的反思、學習方法的反思和對學習結果的反思四方面。其中,對學習對象的反思包括 : 學習資源的反思、知識內容的反思和學習目標的反思 ; 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包括學習經驗的反思和情感體驗的反思 ; 對學習方法的反思包括閱讀方法規律的反思、知識易錯處的反思和不良習慣的反思;對學習結果的反思包括學習經驗的反思和自我評價反思。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大膽地留給學生反思的空間與時間,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學生明確反思的內容 :
1、備課中,在各個板塊預設反思的環節。“凡事預則立” ,在備課時注意在教程的各個板塊間預設反思環節。在課始,要求學生反思舊知與新知的聯系 ; 新知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思考“自己是怎樣做的,想的過程是什么” 、 “應該是個怎樣的答題思路” 、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錯誤”等等; 練習時,就知識的重點難點、容易混淆之處,安排判斷、糾錯、辨析等反思性操練 ; 小結時,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學習過程、運用的答題方法進行回顧和思考 ; 作業設計時,又適度拓展學習內容,以強化學生反思……在備課時提前考慮、精心準備, “打有準備之仗” ,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反思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
2、課上給學生留下“思維訓練”的時間。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實際上,獲得問題的一個解答結果與對問題解答過程進行反思、優化、推廣的差別,就如同一個人偶然釣到幾條魚和通過同樣的偶然機會去研究魚的生活習性,并概括出什么時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釣到魚的差別一樣。思維缺失的課堂永遠都不是好課堂,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讓他們在讀中思考,在做中體驗,在練中感悟,并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系統化解讀,他們就會達成學習目標、生成課堂,這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 即“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卻可以多學” ,這才是功德無量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
3、關注課堂提問教學。在教學中經常這樣問學生 : “你還有其他答案嗎?” “你
的答案與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你的答案好在哪里?”這樣的提問, 有助于誘發學生學習反思和優化自己的思考過程 .。在探究新知識中,學習是對學習過程本身的學習,包括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反思、操作程序以及獲得的結論等。
4、結合學生的答題錯誤設計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問題重新理解的機會。
在學習中,學生一旦形成某個錯誤觀念很難改正。在復習中,注重設計學生易錯且多次輔導效果甚微的題,引領學生分析、體驗、感悟“柳暗花明”的境界,這樣即可達到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培養反思習慣、提升能力的作用。真正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 。
5、課下讓學生及時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自
我評判與分析的一種自我審視的行為。自我評價應該是課堂教學中一種最主要、最經常的評價方式,組織有效的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隨時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反思意識。
第四、讓學生掌握反思方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給學生一些反
思方法。比如 : 自我提問式反思、經驗總結式反思、交流式反思、課后反思,勤寫日記、及時自我評價等等。有了這些方法的導引,學生的反思意識自然就會強化。總之,通過反思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僅僅是一種經歷,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把經歷提升為經驗,學習才具備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們就應該在教學的實踐中,著力營造一個能激發學生的反思動機,促進學生積極反思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發展學生的反思能力,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使學生能夠可持續發展。
樹人論文發表網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