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手段已經(jīng)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本文主要研究電教手段在美術課堂上的運用。
《河北教育(德育版)》(月刊)創(chuàng)刊于1949年,是由河北教育報刊社主辦的宣傳黨和政府關于教育的方針政策,傳播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提供教學參考資料,為教師提高思想和業(yè)務水平,豐富和活躍生活服務的刊物。
一、運用電教手段能幫助學生觀察欣賞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種媒體進行美術作品欣賞,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信息空間,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電化教學為此創(chuàng)造了契機。例如:展子虔的《游春圖》一課,描寫的是初春季節(jié),人乘馬行于岸觀山賞水,婦人泛舟于湖水中觀賞湖光山色,岸邊和山上鮮花開放,是一幅優(yōu)美的青綠山水畫。展子虔開了唐朝青綠山水典范,尤其是對李氏父子(李思訓、李昭道)的青綠山水影響重大。這節(jié)課如果用口頭講,很難形象地描寫出春天的景色,而我運用了幻燈教學:幻燈片上展現(xiàn)了春光明媚的湖光山色。畫卷初展,近處露出倚山俯水的一條斜徑,兩個騎馬人一前一后跑來,路隨山轉,卻被石坡遮住,直到有婦人佇立的竹籬門首,才又展寬。這里一人騎馬手勒絲韁,正要轉彎,畫家捉住了剎那間他驀地回頭的神態(tài)。更遠一些,有一人騎馬,右臂挾著彈弓,緩緩而行,尋覓鳥禽,朝前面一座朱欄的木橋走來。后面跟隨著兩個童子,山隈岸側樹木映帶,枝頭點簇著繁花。木橋的后面,山澗里飛瀉著流泉,澗左山傍有房屋花園,澗右山坳環(huán)抱著寺觀。從展卷到此雖沒有人頭攢動的春游人群,但他把觀者引入春天的山水畫境中,看山看水、賞花觀木、觀覽寺觀。寺觀背后便是層出不盡的高山和繚繞的白云。畫卷的中部是一片闊水煙波,一高篷游船中坐著三個女子,指點湖光山色。船尾一棹公慢搖槳櫓,悠然自得。卷尾又是一山隅坡腳,隅角處有一山莊,掩映在繁枝山林中。靠近水邊有二人正凝視水中,似在觀魚賞波。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受,不僅增加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產(chǎn)生了對美術課的濃厚興趣,增強了大家學好美術的信心。它改變過去上美術課一支筆,一張紙,老師畫什么,學生跟著畫什么的注入式教學法,采用啟發(fā)式欣賞教學法讓學生從欣賞中學會審美,增強大家的欣賞能力,課堂非常活躍,繪畫積極性高。
二、運用電教手段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
運用電教手段教學,解決了寫生教學中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解決不了的問題。如以前教靜物寫生時,我在指導學生對實物的觀察和怎樣打線條時,教室后頭的同學根本看不清楚,也不容易理解。利用實物進行投影,物體的造型、結構、色彩、明暗關系、打線條的用筆方法、疏密的組合雖然都能讓前面同學看得清楚,同學們在作畫時對物體之間的前后位置、明暗部的確定也能把握,但只能是某一個角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度的同學看清楚,要全班都聽懂,老師必須調換角度講三四遍,這樣很麻煩。而我在上課時運用電化教學,利用放映VCD光牒,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有性格的臉”,為學生繪畫“形神兼?zhèn)?rdquo;的人物形象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利用投影讓學生掌握繪畫的立體感和空間感,熟悉素描畫的基本理論“三大面”、“五大調子”,認識“光”與“線”的內在和外在的聯(lián)系,都有非常有利的好處,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觀察力,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及想象力,均有非常重要作用。老師要多從美術信息資源網(wǎng)中選擇豐富的教材,用現(xiàn)代電教手段盡力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加以講解,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增加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作品如果采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更能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運用電教手段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當美術教材中的重難點需要學生去探索理解、主動掌握,而學生“啟而不發(fā)”、“思維受阻”時,教師可借助電教媒體,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xiàn)情境,把教材與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在一起,幫助學生使其受阻思維順暢發(fā)展,達到對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增強理解效果的教學目標 如我在教《用線條表現(xiàn)物體的結構》中,把具有基本形體的六面體的紙盒、圓柱體的茶缸、錐體的燒瓶、球體的蘋果和六面體、圓柱、錐體、球體的石膏模型制成投影片,講解時,把兩個片子一重合,學生一看就知道紙盒是六面體、茶缸是圓柱體、燒瓶是錐體、蘋果是球體的形體。我抓住這個火候讓學生開展聯(lián)想,列舉出一些具有以上基本形體的物體,使學生認識了自然界中只具有一種基本形體的物體。這正如心理學家盧梭說的:“對學生所講的道理要用一定的形體表達,才能得到他們的喜歡。”接著,我抓住同學們求知欲極強的時刻,把房屋、汽車等的照片打到銀幕上。同學們都能說出他們分別是由幾個基本形體組合成的,這就如同掌握了畫復雜物體的鑰匙。能用最簡單的基本形體進行構圖、打輪廓,對復雜的組合形體就能比較快地勾劃出來。同時指出:六面體、圓柱體、錐體、球體是構成所有物體的四種基本形體。
四、運用電教手段能開啟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
我作為美術教師,運用電教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樂勝的心理,運用電教媒體,演繹情境,進行啟迪誘導,激起學生強烈創(chuàng)作欲。如:在教學《服裝》一課中,我剪輯一段視頻,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給學生們播放,并以激勵的形式讓學生欣賞牛的電腦動畫:由三角形、橢圓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緩慢移動組成了正面牛的卡通形象。又變換幾個不同姿態(tài)的卡通牛,給牛配上圍巾、小衣服等,添畫草地、房子等背景,看到這么可愛的牛,學生中有的居然歡呼起來。了解同齡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意圖,并引導他們演繹情境角色,感受創(chuàng)作意境。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后,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被喚起、提高。此時,播放優(yōu)美動聽的配套音樂,并開始啟迪、誘導,使學生們在所扮角色的引導下,開始自由馳騁于想象的王國之中,并進入創(chuàng)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結果顯示,學生創(chuàng)作大膽果斷,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魅力。
總之,電化教學形象、直觀,教學上能化難為易、提高效率,尤其在美術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借助現(xiàn)代教學技術,多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形象生動地看到更多優(yōu)良的美術作品,增加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鼓勵學生多看、多想、多畫、多創(chuàng)作優(yōu)秀美術作品,這樣才能既激活美術課的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美術創(chuàng)作人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