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思想是建立數學模型,并借助模型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模式,已逐漸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維,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分析了小學數學建模的教學策略,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積極影響。
《數學教育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師范大學和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數學期刊。本刊是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導刊物,全國60余所高校為董事單位,王梓坤院士任主編,是目前國內數學教育領域層次最高的學術性刊物。
一、小學數學建模的教學意義
小學數學建模是現代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小學生數學結構性思維的重要方式,對學習數學知識具有積極的影響。
1.現代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小學數學建模能改善單一、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它是小學數學改革和創新的重要表現,也是現代教育理念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2.培養小學生數學結構性思維的重要方式
小學數學建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問題――模型――應用――問題”等環節,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在問題思考中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構建生成性、互動性教學模式,這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建模的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策略可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解讀情境,探索模型問題等方式開展。
1.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通過有效引導,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熱情,從而提升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分數的簡單計算》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問題情境:“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把西瓜切成8份,每份西瓜用分數怎么表示?”學生回答:“。”教師繼續問:“姐姐吃掉了,爸爸吃掉了,請問西瓜還剩多少?”學生回答:“。”把實際生活與數學教學完美地融合起來,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分數的興趣,提升學生計算分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考意識。
2.解讀情境,探索模型問題
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探索模型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建模思維。
如在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在學生學習基本的混合運算方法后,結合實際生活,創建“我和媽媽去買菜”的生活情境:“莉莉陪媽媽去買菜,媽媽買了2元錢的西紅柿、1元錢的黃瓜和4元錢的菠菜,媽媽給了老板10元錢,老板應找給媽媽多少錢?”由一位學生扮演媽媽,一位學生扮演小朋友,另一位學生扮演店主。這樣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且貼近生活的情境中掌握了混合運算的方法。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模式,是現代教育理念對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小學生數學結構性思維的重要方式,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產生了積極影響。它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解讀情境,探索模型問題等,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平臺,不斷提升了每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思維。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