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漢民族文化的結晶。它早已超出了漢民族使用范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說好漢語,寫規范漢字,成為每一位華夏兒女的基本能力。但是伴隨著網絡的普及,鍵盤正在逐步代替傳統的紙筆,對漢字的陌生,會念不會寫的現象日益嚴重。
《教學與研究》(教研版)辦刊宗旨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服務,同時發表相關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與研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教學與研究》(教研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翻開一些學生的作業本,干凈整潔的作業寥寥無幾。很多學生的作業、作文、課堂筆記,都是信手亂涂,潦草難辨,歪歪扭扭、龍飛鳳舞,筆畫、結構方面更是欠缺。存在著“錯字”,“別字” “倒筆畫”,“書寫潦草”,“以不規則簡體字代替”等最常見的書寫問題。
高考作文明確要求“每錯一個字扣一分,重復不計”的新規定。中考語文卷設立書寫題,設有獨立分值,此外,作文評分標準中5分為書寫分,這些試卷書寫要求,對漢字的書寫,并沒有帶來很大的改觀。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書寫水平,嚴重下滑呢?
首先,這要歸因于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的教育。
許多小學老師在教學生初學漢字階段,并沒有堅持引導學生正確的美觀的書寫漢字,讓孩子感受到漢字構造的方塊美,藝術美,沒有用心的引導學生分析漢字的結構,造型的特殊含義,只要教給學生會寫字就行。急于求成,講究數量而不追求質量,只要學生會念、會寫就行,至于漢字的間架結構,規范書寫卻不深究。
其次,與教師本人的漢字書寫水平也有很大的關系。學生最善于模仿。“潤物細無聲”,“無意插柳柳成蔭”詮釋了老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細節成就成敗,習慣決定命運。一個講究漢字書寫,具有良好書寫習慣的老師,他影響的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大批的學生。他改變的也不只是一名學生的一個階段,而有可能是許多學生的一生。
第三,與當今社會網絡飛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當今時代,信息快速傳遞,科技日新月異。人們需要的許多資料在電腦和手機上都可以瞬間查到。漸漸地,人們養成了一種只敲鍵盤顯示漢字而懶于動筆書寫漢字,慢慢的自然與漢字書寫逐漸生疏,會念不會寫便不足為奇了。
第四,與現行的考試制度有關。應試教育的片面性,導致一味的追求升學率,一貫的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而長期淡化對漢字書寫規范、美觀、大方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過多的作業負擔,尤其小學識字階段有的老師要求學生一個漢字重復寫十幾遍,甚至幾十遍,早已使學生不堪作業、試卷的重負,何談美觀、大方、工整的寫字呢?
第五,與書寫工具不理想有關系。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者觀察所在學校的學生,他們的書寫工具大多為水性筆和圓珠筆。例如,高一(1)班50多位同學,找不出5支鋼筆,其它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鋼筆、水性筆、圓珠筆這三種筆中最好練字的是鋼筆,水性筆和圓珠筆練字時不好把握,練出來的效果很差。初中生因為大多用水性筆和圓珠筆練字,這就大大制約了學生的書寫水平。
中學生寫好漢字的對策:
首先,要將正確規范美觀大方的書寫漢字納入愛國主義教育。
對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生都進行漢字書寫教育,舉辦各種培訓會,讓全民都樹立會寫漢字,寫規范字,寫漂亮美觀的漢字的意識。在有關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倡導下,從學校開始,進而普及到各個階層,人人樹立寫好漢字為榮,寫不好漢字為恥的觀念。
其次。加大對中小學教師漢字書寫能力的再培養。讓所有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認識到:引導學生寫好漢字,不僅僅關乎個人命運,更關乎民族。對成人舉辦各種形式的漢字書寫比賽活動,引導成年人自覺規范的寫好漢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讓他們對未成年人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三,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正確、美觀書寫漢字的新聞宣傳度。擬定恰當的口號標語,在各種公眾場合懸掛,讓全民牢記書寫規范正確的漢字,不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每個公民必須履行的神圣責任。
第四,在學校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鞏固學生練字的成果。
1.成立書法興趣小組
把班級里愛好書法的同學組織在一起,分工明確,各司其責。小組可以征訂有關的書法報刊,如《中國鋼筆書法》,還可以出版一份有關書法的手抄報。在興趣小組的影響、熏陶下,班級的寫字氛圍會變好,為寫好漢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教師批改作業把評判字的好壞作為標準
批改作業時除了注意知識的正確性以外,還要把字的規范,作為評判的一個重要依據,要注意直觀性、示范性。對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字要做出具體批改,必要時應寫出示范字,還要寫上指導性的批語,如卷面是否整潔,字是否正確、端正等,肯定優點,指出缺點,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練習的結果。
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一位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