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國家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陸續頒布了多項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文件,全方位多角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提出指導意見與具體措施。在行政事業單位對國家政策的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在機制建設、制度執行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不斷細化措施,持續改進。文章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首先闡明了建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意義,并從內部控制要素角度,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此為基礎,提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建設的主要措施。
《國有資產管理》(月刊)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份全面反映我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國家級刊物,由國務院國資委進行業務指導。雜志旨在宣傳國家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研究國資管理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展現全國各地國資改革動向,探討經營性及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途徑,交流國有企業改革改組的經驗,為決策層、管理層、實務界架起一座溝通的平臺。
國有資產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我國治理結構與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國有資產的管理與績效提升日益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部分,國家先后下發多項制度文件,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在國家政策的貫徹落實中,受制于我國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一些地區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仍然有需要提升與改進的地方。內部控制是組織加強管理的基礎手段,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論,從內部控制角度出發,為不斷加強與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提供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框架,有利于國有資產管理的持續提升與完善。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國有資產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內部控制是組織加強管理的基礎手段,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逐步形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控環境,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識別重要風險點,建立風險控制措施,并通過相互溝通與信息共享,不斷改進國有資產管理風險控制措施,同時進一步加強監督機制建設與完善,搭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框架,實現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地不斷提升,促進國有資產發揮最大效應。
(二)有效保障機構部門高效運轉與履職
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運轉的基礎,是工具與手段。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將國有資產購入、使用、處置、核算、建檔等工作規范統一到管理體系之下,將使得國有資產事務有規可依,有制度可循,極大程度的解決國有資產作為行政工具與創效手段的快捷性,將有效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機構與部門的高效運轉與履職,不斷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公信力與存在感,保障國有資產的有效使用。
(三)不斷適應國家治理架構與能力提升要求
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健持續發展,國家治理架構逐步完善,治理能力不斷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作為國家治國理政的主要基礎工具,需要不斷提升管理標準與管理層級,建立適合國家實際發展情況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兼顧質量與效率,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適應國家治理架構與能力的提升要求。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有資產管理內控環境建設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沒有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的一把手負責機制,國有資產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權威性不足,國有資產管理內部環境效率提升較為乏力;二是在機構內部尚未營造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良好氛圍,全體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對實施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沒有提升到較高的高度;三是未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工作人員表達意見的平臺與渠道較為單一,甚至沒有,需要不斷充實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內控環境。
(二)國有資產管理風險評估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全面的風險評估是保證內部控制有效的保障。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往往習慣于現狀,而缺少對風險的識別與評估。一是習慣于個人管理自己的資產,而對于公共資產,則缺少管理,沒有對資產存在的風險正確評估,使得資產管理出現缺陷;二是缺乏對國有資產流程管理風險的評估,習慣于按部就班,缺少對流程的優化,使得資產管理流程長期處于同樣的模式,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三)國有資產管理內控活動需進一步建立完善
內控活動是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建立良好的內控活動,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效管理的主要措施。現實操作中,往往存在內控活動不到位的情況。一是內控活動不能覆蓋所有風險點,使得風險漏洞長期存在;二是內控活動缺乏對成本效益原則的應用,有的風險點造成的損失遠遠小于復雜內控活動所耗用的資源,使得人員產生逆反心理,內控活動流于形式或效果不佳。
(四)國有資產管理信息溝通需進一步完善機制
信息溝通是內部控制不斷完善的主要過程,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信息溝通有時會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一是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或者沒有建立機制,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僅僅滿足于日常管理,沒有建立管理人員與實施人員的溝通機制,使得國有資產管理長期處于同一狀態;二是信息溝通不充分,形式單一,如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將信息溝通的工作停留于表面形式,沒有充分溝通,并對溝通結果缺乏總結與提升。
(五)國有資產管理監督機制與手段需進一步多元化
監督是內部控制不斷提升的階段節點,將促進內部控制的持續提升。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中缺乏監督與評價,使得國有資產管理缺乏激勵與約束。一是沒有明確監督管理部門,職責不清晰,將監督職能忽略,使得制度的執行缺乏全周期管理;二是監督形式單一,單純依靠財政部門對所有機構的國有資產管理實施監督,往往起不到監督的全面覆蓋作用,使得監督停留于形式。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資產檔案,掌握真實情況
一是分別在用房屋、土地等重要資產、非轉經資產、閑置資產、合并、撤銷、分離單位的資產等類別,對國有資產分類建檔,實施登記造冊,充分摸清家底;二是對國有資產檔案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實時將國有資產變動情況記錄在冊,保證實物與檔案的一致性;三是定期對檔案的完整性進行抽查,建立復核機制,防范國有資產管理漏洞,保證國有資產檔案真實完整。
(二)規范基礎管理,明確職責分工
一是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明確職責職能分工,保證制度對國有資產管理環節的全覆蓋;二是培養儲備相關人才,將人員充實到國有資產管理崗位,保證國資管理部門、財政部門、使用單位等對國有資產管理的充分到位;三是建立臺賬,并建立盤點機制,確保賬實相符,保證國有資產完整。
(三)全面梳理流程,建立內控手冊
一是明確資產購置程序,建立申請、審查、批準、核實等業務程序,明確財政部門、使用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各自分工,既銜接清楚,又相互制衡;二是建立資產處置程序,確保資產處置公開透明,實施公開拍賣程序,所得資金全部進入財政管理,避免小金庫與私藏資金;三是建立資產使用制度,對各行政事業單位各自使用的國有資產,加強日常管理,定期進行盤點核實,并對有問題的國有資產及時維修,使得相關國有資產能夠保值增值。
(四)完善監督機制,持續改進管理
一是強化財政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機制,明確財政部門職責,由財政部門加強對各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評價工作,使得所有工作都處于監督之下;二是強化使用部門自身的監督作用發揮,使用部門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專門部門,實施國有資產管理,保證國有資產完整,并實現最大限度增值;三是強化公眾與媒體的監督作用,將監督形式逐步多元化,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職能公開化,置于陽光之下,保證國有資產管理的透明性,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實質提升,經得起民眾的考驗,促進國有資產管理的持續提升,最終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