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會計審計
國內的概念一般為: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對稱,指由本部門或本單位內部專職的審計人員或審計部門進行的審計,這種專職的審計人員或審計部門,獨立于財會部門之外,直接受本部門和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并向他報告工作。西方認為: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審核經營業務的獨立評價活動,它是一種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評價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LA)在其發布的《內部審計責任書》中認為:“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內檢查各種業務活動以向管理部門提供服務的獨立評價活動,是一種通過計量和評價其它控制的有效性來發揮作用的控制。”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實質是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再監督,是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依法對本單位及其所屬單位的會計報表、會計賬簿、會計憑證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進行監督和評價的活動。
內部審計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內部審計的職能有以下起來有以下幾種觀點:一職能論,認為內部審計只有經濟監督職能;二職能論,認為內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職能和經濟評價職能;三職能論,認為內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職能、經濟鑒證職能、經濟評價職能;多職能論,認為內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經濟管理、經濟評價、經濟鑒證等職能,除此之外,還有將服務、咨詢等也歸結為內部審計職能的觀點。本人認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職能主要有兩項:一是經濟監督職能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健全的審計監督機制能監督事業單位所屬各經濟責任承擔者按既定的目標、方針、政策、制度、計劃、預算等的要求認真履行其承擔的經濟責任,并揭露違法違紀、營私舞弊、貪污盜竊、損失浪費以及經營管理中的弊端,達到加強內部控制的目的。內部審計的這種監督職能是內部管理科學的需要,主要是站在單位立場上,為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服務。二是經濟評價職能是內部審計的另一重要職能。經濟評價職能是由經濟監督職能派生出來的另一種職能,內部審計要在履行監督職能的基礎上以履行評價職能為主。經濟評價就是通過審核檢查,評定被審單位的計劃、預算、決策、方案是否先進可行,經濟活動是否按照既定的決策和目標進行,經濟效益的高低優劣,以及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
1、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現狀分析
1.1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不明確,獨立性差,內部審計人員的任命與罷免隨意。領導者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們可以隨意撤并內審機構、精簡內審人員,在人員的配備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隨意性,這就使內部審計機構與人員有很大的波動性,還未等一批內審人員將單位的具體狀況摸透又換來新的一批,這就使內審人員由于頻繁更迭而不能發揮其職能作用,難以對所在單位的健康、持續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1.2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按照規定,內部審計機構應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但仍然有一些事業單位至今仍然沒有專職的內部審計機構,而是將其并入財會部門或紀委監察部門。這表明我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還很不合理,從而大大影響了其獨立性和權威性,使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難度加大。
1.3各級國家審計機關及內審協會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疏于指導。由于各級國家審計機關、各級內部審計協會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疏于指導,因此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理論上重要,計劃中次要,實際上不要”的現象,導致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上夠不著天,下挨不著地”,像個沒娘的孩子,只能自生自滅。
2、加強我國內部審計質量的對策
2.1逐步健全內部審計職業規范。我國事業單位的現代內部審計起步較晚,在相關制度建設上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為了能夠適應現代內部審計的不斷發展的要求,加快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制以及職業道德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2.2強化風險意識。正確認識審計風險是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內審人員要沖破傳統審計思路和方法的束縛,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在審計方法上引進目前最先進的以風險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以風險的分析與控制為出發點,以保證審計質量為前提,統籌運用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分析性檢查等方法,綜合各種審計證據,以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
2.3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風險的有力保證。各內審機構應在充分綜合考慮組織形式、分支機構設置及區域分布、成本與效益原則、人員素質及構成等其他影響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和質量控制制度,以保證審計質量,把風險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在實施審計的工作中,一是要充分運用現代的及成熟的審計技術方法,從審計組提交審計報告到作出審計決定階段應有完善的“把關”程序。二是審計項目負責人對審計事項進行嚴格審核,進行集體討論,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三是抓好執法檢查和廉政回訪工作;四是要檢查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證據收集是否齊全,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決定是否合法,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補救和糾正。
內部審計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經濟越發展,作為監督、評價手段的內部審計工作也就越重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內容主要有財務收支審計、單位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等。當今,我國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質量不高,不但有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社會客觀環境的影響,要提高事業單位內部審計質量,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二是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內審人員素質;三是進一步強化審計監督,推行總審計師制度;四是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五是逐步健全內部審計職業規范;六是適當條件下推行內部審計外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