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聞學論文
作者:井怡瓊 單位:平頂山學院
現代漢語課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既是一門理論基礎和基礎知識課,又是一門基本技能訓練課[1]。現代漢語作為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的載體和工具,尤其是對于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來說,能否規范使用語言文字、運用好新聞語言將直接關系到其傳播效果。現代漢語則比較系統地講授了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五部分的知識,各高校新聞專業開設的現代漢語課程,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為今后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然而在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中,存在著由于專業針對性不強而產生的諸多問題,由此導致學生厭學情緒強烈,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筆者在現代漢語課堂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現代漢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代漢語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所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制定的課程教學大綱,諸如提高學生從事語言教學、語言研究的初步能力等這樣的教學目標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根據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講授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新聞報道有關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由于專業針對性不夠強,現代漢語作為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教學實用性不夠強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自平頂山學院新聞傳播學院2008年開始創建以來,現代漢語課程所講授的知識缺乏專業針對性,仍然采用面向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編寫的教材,講授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六大部分,知識點覆蓋全面,涉及內容豐富。而有些知識比如音位、義素等,由于理論性強或實用性差,并不適合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教學,現代漢語教材盡管幾經增補和修訂,但是基本上都是編寫于20多年前,受已有框架和條件的限制,語言學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不可能及時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所以教材中的語例大都比較老舊,缺乏新鮮感。另外,據了解,有的高校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現代漢語課的課時量往往不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1/2,教學與實際需求脫節,影響整體教學效果。
(二)教學靈活性不夠強
現代漢語既是一門理論性課程,更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如果僅僅采用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忽視用現實生活中的鮮活廣播電視新聞方面的語言實例啟發學生,不注重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往往學生很容易認為現代漢語課枯燥乏味,自然聽得昏昏欲睡,這樣就降低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各部分知識點的講授,忽視語言各要素之間的有機關聯,致使教學節奏緩慢,教學效率低下,對于課時量少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而言,無形中壓縮了學生的練習時間,無法體現出這門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導致學生只是簡單地認為這門課程內容細微瑣碎、難懂難學。
二、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現代漢語課堂教學改革
與實踐由于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要培養的學生是到各媒體機構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人員,是將要成為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型人才,而不是教學和研究型人才,所以教師應以將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培養成為漢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的指導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四條進一步指出,廣播、電視用語用字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成為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的典范。現代漢語課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這意味著教師應根據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相應做出調整。
(一)教學內容要整合優化
首先,優化教學內容。高校普遍采用的現代漢語教材的內容既全面又豐富,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現代漢語的課時遠比漢語言文學專業課時量少,如果缺乏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針對性,教師很容易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致使教與學的矛盾表現突出,因此,很有必要有針對性地優化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現代漢語課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從總體上對課程教學內容和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各部分內容的比例進行優化安排,應重點講解聲韻調發音、語音變讀和規范化等語音知識,應讓學生掌握國家關于通用文字的標準、書寫規范漢字,應重點講解詞類的區別和作用、詞匯規范化使用等詞匯知識,應使學生正確運用實詞虛詞、標點符號等語法知識,應著重講解詞語錘煉、句式選擇及對偶、頂真、仿擬、雙關等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常見辭格等修辭知識。根據課堂教學實踐結果,筆者認為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各部分內容的合理比例大概是:5%、25%、10%、20%、25%、15%。其次,選取典型語例。在教學中教師應從有影響力的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中選取容易讀錯的字、錯或者意義易混淆的字詞、流行語、超常規組合、語法病句等鮮活典型語例來輔助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各部分知識的教學。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比較不同媒體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對同一事件報道效果,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對自己的職業助益,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從而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對現代漢語的學習興趣和樂趣。
(二)教學方法要適用靈活
除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有趣之外,靈活適用的教學方法同樣是提高學生對一門課程感興趣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在現代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采用適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注重知識的整體性。現代漢語的緒論、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各部分內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是孤立的。教師應當從知識的整體性出發,將各部分知識點由點及面、連貫起來進行教學。對于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基本技能的訓練是對字詞形音義的掌握,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通過字形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字義,再加上漢字中90%以上的都是形聲字,形音義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字的形音義三者聯系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漢字部分,將易混淆字的書寫與其字義聯系起來;詞匯部分,將歇后語與雙關辭格聯系起來;語法部分,將詞、短語與句子的結構類型聯系起來等等。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