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国产gaysex男同视频chinese,欧美一级www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生態修復論文 ? 正文

臺風災區生態修復辦法

2021-4-9 | 生態修復論文

作者:王永喜 夏兵 單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受“凡亞比”臺風影響,2010年9月21—23日,廣東省粵西地區高州市東北部山區的馬貴、大坡、古丁、深鎮、平山、東岸、長坡7個鎮區內出現特大強降雨。馬貴鎮21日00:00—23日04:00,總降雨量814mm,其中,21日02:00—14:00,12h內降雨量達674.5mm,降雨強度達到1000年一遇,馬貴鎮曹江水位迅速上漲,超歷史最高水位。特大暴雨使馬貴、大坡、古丁等鎮山崩地裂,出現大范圍的山體滑坡,引發了特大山洪、泥石流,尤以馬貴鎮受災最嚴重。馬貴鎮曹江河段12座橋梁除1座幸免外,余下的全部沖斷,水利設施損毀嚴重,致使許多村鎮交通、通信完全斷絕。災害給馬貴鎮造成了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同時也對災區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

1馬貴鎮自然概況

馬貴鎮位于廣東省高州市東北部山區,東與陽春市雙窖鎮相鄰,北與信宜市錢排、合水鎮接壤,西與古丁鎮、南與大坡鎮相連,處于3市交界地帶。全鎮總面積167.0km2,其中集鎮面積2.5km2。全鎮有1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9年末,馬貴鎮總人口3萬6660,其中城鎮人口約2000,耕地面積1020hm2。馬貴鎮地貌為低山高丘區,境內最高點是棉被頂,高程1627.3m,最低點是曹江大垌河床,高程186m。馬貴鎮地處南亞熱帶季風區,受南海海洋性氣候影響,是臺風活動侵襲經過的地區之一。夏秋季節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是強臺風帶來的狂風暴雨,丘陵山區山洪暴發,平原低洼地區積水成災。馬貴鎮多年平均降雨量1711mm,多年平均氣溫21.3~23.2℃,年無霜期平均為361d,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935.3h。自然土壤的母質以花崗巖、片麻巖及其風化物為主,部分為頁巖。曹江發源于馬貴鎮境內,河長27.4km,集雨面積165.9km2,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090mm,多年平均徑流深1200mm,有6條主要支流,包括周坑支流、大西支流、小西支流、朗練支流、埕垌支流、龍坑支流。

2馬貴鎮災后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2.1總體受災情況

“凡亞比”臺風強降雨造成馬貴鎮損壞小型水庫1座、山塘8個、堤防52處、水陂853個、渠道93處、飲水工程146個、電站23座,急需進行清淤土方10萬m3,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3.86億元。受災分布情況,以馬貴鎮為核心,處于曹江上游干流的馬貴鎮鎮中心,大西支流受災最為嚴重,朗練支流、龍坑支流、小西支流次之,曹江最上游的厚園村及其支流、周坑支流、埕垌支流受災相對較小。此次洪災造成馬貴鎮多處發生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以及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山體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森林及其他植被的生態維護功能喪失,河道阻塞,河流兩岸地貌受到嚴重破壞,水庫湖泊池塘淤積,河床墊高縮窄,水土流失加劇,農田被沖毀,耕地面積減小,土地環境惡化并危及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明顯惡化,生態服務功能逐步弱化,水土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居民的生存條件得不到保障。以下主要從地質災害、生態系統損壞和生產、生活環境損壞3個方面進行分析。

2.2地質災害調查分析

廣東地處海陸相互作用強烈的華南沿海地帶,地質地貌環境復雜。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建設用地日益增加,平地日趨緊缺,由此對山坡地的開發和利用已廣泛興起,內外地質作用和高強度的人類經濟建設活動形成了廣東特殊的地質環境,使廣東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地質災害多發區[1]。馬貴鎮境內發生了數量眾多的山體滑坡(圖1),主要集中在曹江干流兩岸及6條支流兩側山坡。據高州市水務局初步統計,山體滑坡面積約776hm2,崩塌比4.65%。山上表土裸露、松石嶙峋,河中礫石、砂土淤積嚴重,平均厚3~4m,河床變寬變淺,嚴重危及兩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滑坡發生之處絕大部分在山頂、半山腰上,遺留在災害點的松石點多量大,靠人工無法消除隱患,且松石所處的位置機械進入艱難,致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困難重重。大量發生于流域內山體的滑坡和崩塌體匯聚到溝道、河道內,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松散固體物質,加之超量的降水,形成了威脅巨大的山洪泥石流災害。據現場調查統計,馬貴鎮鎮中心、大西支流產生了強度為強烈的泥石流,鎮中心街道、房屋、農田被淹,河岸兩側平坦地區的房屋泥沙已淤積至1層樓,洪水位至2層樓,局部達到3層樓;周坑支流、小西支流、朗練支流、埕垌支流、龍坑支流產生了強度為中度的泥石流,支流出口的河道、道路已完全被泥沙堆積物覆蓋;另有12條小溪也產生強度為輕度的泥石流,泥石流堆積物掩埋了兩岸農田和鄉村道路。馬貴鎮河道兩岸岸坡及臨河建筑、公路、橋梁、水利水電設施等損毀嚴重,沖毀橋梁11座,沖毀公路8.5km,致使許多村鎮交通、通信完全斷絕。

2.3生態系統受損分析

2.3.1森林生態系統受損臺風“凡亞比”使馬貴鎮境內曹江兩岸及其支流兩邊山體崩塌、滑坡面積約776hm2,山體植被遭受極大破壞(圖2),垮塌形成的以巖石、泥土、礫砂組成的塌方阻塞河道和溝渠,為排洪除險留下巨大隱患。由于山體土層滑落造成的裸露,給馬貴鎮內的大小山體留下了難以恢復的大創面,尤以大西支流兩側山體植被破壞嚴重。松垮和變薄的土層將使大面積植被失去立足之地,青山環繞的景象很可能數年間都難以重現。巨大的垮方量致使林地大面積減少,森林及其他植被的生態維護功能喪失,提高了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概率。

2.3.2河流生態系統受損此次特大洪災形成的泥石流導致曹江河干流及其支流(如周坑、大西、埕垌、龍門垌等主要支流)的河岸沖刷嚴重,支流與主河段匯入處和曹江馬貴段河床被抬高了3~4m,致使沿河村莊被淹,馬貴鎮中心街道房屋最高淹至3層樓,各支流出口兩岸建筑淹至1層。周坑、埕垌、龍門垌河床改道,亟需盡快徹底整治危及村莊及住戶的河堤,疏通危及民居安全的淤積河床。曹江馬貴段受損前基本為自然河道,沿線兩岸的堤防不完善,由于災后泥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石塊進入河道,大塊石、鵝卵石淤積河道,河道現狀淤積嚴重。受本次災害影響,馬貴鎮水源點及引水管路10km供水管路全毀。

2.3.3農田生態系統受損受損前,馬貴鎮人均耕地300m2,本次洪災對農田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馬貴鎮內被沖毀、淹埋的耕地達67hm2,地表被山上沖下的石礫、沙土覆蓋,恢復耕種困難。位于河谷區域和山體中下部的坡地被泥石流、洪水沖毀和淹沒,導致農田面積急劇減小,耕地滅失情況嚴重,部分村民小組甚至人均耕地不足60m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