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国产gaysex男同视频chinese,欧美一级www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自然災害論文 ? 正文

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的進展淺析

2021-4-10 | 自然災害論文

一、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的含義

本文認為自然災害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緊急籌集人員和物資,整合應急物流的儲備、包裝、運輸、配送等各種職能,以最大化時間、經濟效益和最小化損失為目標,提供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種類的物流活動。

二、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發展的現狀

在經歷了2008年南方雪災和2008年“5•12”四川汶川、北川8.0級強震等自然災害以來,我國政府日益重視和加強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建設,近幾年,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通過2013年“4•20”四川雅安市蘆山縣7.0級地震的抗震救災狀況,也暴露出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存在的很多問題。

(一)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取得的成就

1.民營物流企業廣泛加入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以“4•20”雅安地震為例,在雅安地震抗震救災過程中,全國社會物流資源基本實現全面調動,而且大多數民營物流企業沖在了第一線。根據有關報道,除了中國郵政和中國郵儲銀行開通了賑災包裹和救災匯款免費的服務以外,還有順豐、韻達、全峰、申通、圓通、中通等多家民營快遞企業,德邦物流、安能物流、傳化公路港、卡行天下等干線運輸企業,以及四川宅急送、螞蟻物流、新杰物流、招商局物流集團成都醫藥有限公司、成都雙流空港物流園等成都本地倉儲,也都利用自身服務優勢開通“綠色救援通道”,為救災物資提供免費寄遞服務。

2.應急物流標準實現“零”突破。為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并將“應急物流工程”確定為九大重點工程之一,還將《應急物流規劃》納入到七大專項規劃中。此后,在《全國物流標準2009———2011年專項規劃》修訂完善時,又將《應急物流企業條件評估》、《應急物流倉儲設施設備》、《應急物資投送包裝及標識》三個標準列入規劃當中,進而實現了我國應急物流標準的零突破。

3.自然災害應急物資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自汶川地震以后,為了能夠把地震等自然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中國民政部門進一步加強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并先后確認和建立了17個中央級救災儲備物資代儲單位。在雅安地震發生后,我國政府啟動了雙流應急物流儲備中心全天24小時應急救災工作,雙流應急物流儲備中心配備了相當大庫容量的應急物資,從而保證了抗震救災物資的高效出貨、快速供給。

(二)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存在的問題

1.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通過雅安地震抗震救災可以看出,我國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還完善,在抗震救災時,缺乏統一的應急信息發布平臺和應急信息共享機制,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應急物流信息系統,難以滿足應對自然災害緊急狀態的要求,如災區物質需求情況、物資供應情況、運力情況等信息不能及時發布和共享,導致信息不對稱,進而影響抗震救災效率和效果。當然,由于自然災害會給通信、交通造成巨大破壞,所以,完善的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也是一個很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和實踐課題。

2.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不完善。自“非典事件”以后,我國各級政府和各個行業不斷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截止目前,我國已制定各級各類應急預案130多萬件。然而這些預案并不完善,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這些應急預案對應急物資的儲備、運輸和管理等方面只有籠統的規定,而且只包括應急物資供應和應急交通運輸,這樣的應急預案很難切實指導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的組織實施。第二,這些預案原則性較強,往往由于與自然災害真實情況差距較大而導致可操作性較弱,進而容易導致自然災害發生初期,出現區域和行業應急預案銜接不暢,出現基層部門沒有靈活組織指揮的權利和職責等現象,進而導致抗震救災良機錯失。

3.統一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機構缺失。雅安地震發生后,各種救災物資隨即涌入雅安,但由于缺乏專業和統一的組織協調和指揮,結果導致大量運輸車輛堵在路上,進而使得很多救災物資不能及時送達災區人民手中。所以,沒有統一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機構,就不能把各種應急物資、應急裝備和社會各界救災人員及時組織和調動起來,進而會錯失最佳救援時機。

4.專業化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人才隊伍缺乏。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的組織實施是一項專業性強的系統工程,其難點在于受災人口眾多,救災物資的需求頻率高,需求量大,救災物資的來源廣且物資調配涉及的部門多,救災物資運輸路途艱難。然而,我國目前缺乏專業化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人才隊伍。以雅安地震為例,參與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運作的人員主要包括政府人員、社會企業人員、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這些人員不僅人數眾多,人事關系復雜,而且缺乏自然災害應急物流方面的專業培訓,影響抗震救災的時效性和經濟性。

三、促進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建設

只有完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信息系統,才能夠準確及時獲取自然災害信息、救災物資需求信息、救災物資布局和庫存信息、運輸資源信息等,從而當自然災害發生時,有利于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有序、快速做出緊急救災反應。因此,應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臺,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應急信息發布平臺和應急信息共享機制。但是,很多重大自然災害往往會嚴重破壞通信設施和信息化基礎設施,為了保證在各種自然災害環境下應急物流信息系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應積極建設高科技手段與傳統手段并舉、高端與低端相結合的多樣化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信息系統。

(二)完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

制定科學完善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是應急物流應對自然災害時快速反應、果斷處置的基礎保障。因此,應在我國現行的國家總體緊急預案的框架下,制定專門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同時,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的制定要考慮和針對特別重大、重大和一般等不同級別,要考慮和區分國家、地區、行業和社區等不同系統,要考慮和區別地域環境和背景條件的差異,這樣才能使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更具有科學性、時效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機構

可以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國家軍隊和地方相關機構建立一個常設的、專業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機構。這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組織指揮機構平時的工作任務是做好救災物資的預測和預算,適時進行網絡維護,全面了解加盟物流企業的情況,建立并及時更新物資供應商檔案。在自然災害發生時,該組織指揮機構要發揮組織指揮作用,整合各種資源,指揮分工協作,通過自然災害應急物流聯動機制,使各方資源力量聯合行動,密切配合,相互協作,進而保證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高效、順利地實施,保證應急物資科學配送,及時送達到位。

(四)建設專業化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人才隊伍

首先,政府加強與高校合作,加強高校物流專業建設,大力培養應急物流人才,特別是指揮型人才。其次,要加強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相關工作人員日常訓練,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實戰演練。這不僅是對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預案科學性、時效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的全面檢驗,而且是明確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人員職責,增強危機意識、團隊意識和應急意識以及提高科學應對危機能力的有效方法。再次,要加強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知識普及,在平時,政府部門要通過電視、廣播、圖書、報刊、網絡等多種手段,對廣大民眾進行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宣傳教育,讓廣大民眾了解應急物流的重要性、處理方法、相關知識和法規。最后,積極探索和利用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自然災害應急物流服務的長效機制,逐漸形成專、兼職人員相結合的自然災害應急物流人才隊伍。

本文作者:趙根良 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