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音樂
筆者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在一定時間內把該節音樂課的內容教完,留下部分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之內,開展游戲、演唱會、情境表演、音樂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玩玩、聽聽、做做、看看、想想的活動中,活躍思維,學會思考,加強記憶,發揮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不僅可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還能讓他們在“玩”中學習,不斷提高音樂知識和素質。
1.留點時間給學生玩玩音樂游戲。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而將音樂知識融入游戲之中,不僅讓學生活躍了思想,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學習了有關節奏的知識后,我設計了“尋物品”的游戲:老師先讓同學們把事先準備好的物品藏起來,再找一位學生出來尋物品,另外再找一位同學利用擊鼓來提示尋物品的同學,當尋物品的同學離物品越遠,鼓聲就越慢、越弱,離物品越近鼓聲就越快、越強;在游戲中同學們掌握了節奏的強、弱,快、慢,使單調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游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各種音樂游戲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內容來安排。
學生掌握了基本節奏,就可以設計聽歌拍(打)節奏,聽節奏填歌詞等游戲。此類游戲,簡單易行,生動有趣,學生在游戲中大膽思維,大膽創造,既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2.留點時間給學生聽聽音樂。歌曲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可教師長時間地教,學生不停地“跟唱”,雙方都很累,學生也學得被動。所以我根據這一狀況,在教完歌曲后,留點時間讓學生們選擇課外他們想聽想學的歌曲,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個小小音樂會,讓學生們除了聽到喜歡的音樂,還能跟著音樂唱起來、活躍起來,使音樂課堂的音樂氛圍變得活躍、有氣氛。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始終充當主角,教師為配角,學生的興趣濃,發揮了積極性。音樂會既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演唱水平。
3.留點時間給學生做做音樂知識小競賽。學生們都有好勝好強的心理,那么我們可以在音樂課上留點時間讓他們做個音樂知識小競賽。我采用了競賽、評比等方式,刺激學生強烈的參與心理和競爭心理,掌握基本音樂知識技能。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共同合作來完成競爭。老師播放幾首不同地域的歌曲片段,讓同學們分辨這些歌曲的地域特色,然后再說說各地域的風俗習慣、歌曲特點,回答最準確的小組就勝出。知識競賽既檢查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愉悅。
4.留點時間給學生看看音樂表演。看音樂表演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聽覺和節奏感,還可以滿足他們的視覺感受,也可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更能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望,培養表演能力和創新能力。因而,我在音樂課上,把音樂表演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表現自我,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如在上完民歌篇時,我會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看看各民族的民歌表演,從表演中了解各民族的服飾、音樂特點和表演風格。
讓學生看完表演后積極參與表演,從模仿到創新,老師對學生表演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給予表揚、鼓勵,激發他們表演的欲望,培養他們的表演能力,發掘他們的創新能力。
5.留點時間給學生想想音樂創作。我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音樂家,我只是希望利用一點時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才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創作一些簡單的音樂,通過創作音樂,讓學生覺得“我也行”,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到滿足感和自信心。如教完譚盾的《水樂》后,我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任何東西去創作音樂;或者讓學生聽一段音樂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感受為音樂填詞。然后積極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創作演繹出來。老師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適當的表揚,鼓勵和推動學生的創新、創造才能。
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還需要更多的“留點時間給學生”玩“音樂”,讓音樂課堂更有趣、更活躍,學習氣氛更濃厚,還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作為音樂老師要為學生想得更多,做得更多,讓他們更愛上音樂課,更愛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