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根據(jù)教育部的規(guī)劃,我國將分三個層次逐步推進信息化教育。
第一層次是以計算機多媒體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的普及與運用;第二層次是網絡教學,利用網絡傳播知識;第三層次是開辦遠程教育,提供廣泛的學習資源,不斷滿足社會終身教育的需求。從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為了能有效地協(xié)調與整合全校乃至全國的教育技術力量,搞好我國高校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服務的推廣應用工作,我們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建設。
1全國范圍內的教育資源共享
在信息化社會時代,通過高速的互聯(lián)網絡,資源共享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教育資源來講尤其如此。教育資源與其他資源不同,有其鮮明的特點。首先,教育資源來之不易,是很多人甚至幾代人智慧的結晶;其次,教育是國家,是中華民族賴以長期發(fā)展的大業(yè),而不是各個學校單獨的事情;鄧小平同志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不發(fā)展,人口素質不提高,科學技術不可能得到發(fā)展。所以,我們應突破本位主義,樹立“全國一盤棋”的觀念,拿出自己優(yōu)秀的東西,學習別人的長處,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對一些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的非重點院校,教育資源的共享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可共享的軟硬教育資源很多,軟件方面例如一些公共課程優(yōu)秀的教學實驗大綱、課件,好的講課方法等,都應該進行比較、篩選,選擇最好的放置在網絡中,供廣大學生、教師觀摩、學習,從而避免各學校低水平的重復開發(fā),提高我國高校的整體教育水平。對于一些重要和昂貴的硬件設備,可以通過網絡實現(xiàn)設備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為國家節(jié)約寶貴的教育經費。其他方面譬如好的管理方法等,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xiàn)更大范圍、更多內容、更加快捷的交流,從而實現(xiàn)教育的公開化,提高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水平。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實現(xiàn)了部分資源的跨地區(qū)共享,包括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一批重點名校,這些學校的學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實現(xiàn)跨省跨校選課,對于學分學校間互相承認,如果所修學分達到選修學校的要求,還可以拿到對方學校的畢業(yè)證書。但這些共享僅僅局限在一些重點院校的重點課程上,還遠遠不夠,應從觀念上、管理上、方法上等各個方面進行改變,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1組織機構。成立在教育部領導下的全國信息化教學協(xié)調指導委員會。該指導委員會肩負如下重任:
1.1.1負責全國信息化教學建設方案的擬定,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并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
1.1.2負責組織協(xié)調全國的物力、財力,將其有效應用到信息化教學建設中來,并多方籌措資金,以彌補建設資金缺口。
1.1.3負責組織、監(jiān)督和督促實施信息化教學建設項目,并協(xié)調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1.2政策導向。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管理辦法、獎勵和激勵機制,將信息和資源共享作為教育部的一項工作來抓,促進各個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表彰在此方面做出優(yōu)秀成績的學校和個人。
1.3專項投人。建立專項資金,多方面的籌措經費,鼓勵企業(yè)、個人進行投人,利用教育本身的無形財產進行冠名、提供廣告等方式,使信息化建設走上良性循環(huán)和自我發(fā)展的軌道。
1.4建立全國性的教育資源子網。由全國信息化教學協(xié)調指導委員會組織建立全國性的教育資源子網,收集整理對高等教育有用的國內外的信息、資源等,避免各高校的重復投人。
2各高校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建設
2.1建立各高校全校范圍內的信息化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網絡教學離不開網上教學平臺。隨著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高校教學區(qū)域有的分布較遠,甚至跨城市,只有建立各高??缧^(qū)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高校各校區(qū)教學環(huán)境建設發(fā)展不均衡、教學設備重復投人、利用率低、師資力量不足、高水平骨干教師缺乏等問題。網上教學平臺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進行網上學習指導、在線學習網絡課程、在線測試、提交作業(yè)并進行作業(yè)管理、提供網上討論的空間和網上輔導答疑、有效地跟蹤學生學習過程。
2.2在全國信息化教學協(xié)調指導委員會的指導和協(xié)調下,各高校分工合作建立各自全校公共課程的教育網站和資源庫,并逐步建立包含所有課程的網站,集中管理,各任課教師共同維護、共同使用,從而形成一個高水平的、集體智慧共同結晶的課程教學和考試體系,減少目前公共基礎課中存在的教學內容不一致、進度參差不齊等問題。
2.3智能化教室建設。教學網站的建立將帶來教學手段、考試方式等的大變革。在教學手段上,將采用網絡終端+投影的方式為主,教師授課以網站課件講評為主,并可隨時通過教育網站訪問Inter-net,從而可以利用Internet的資源。學生在學習大部分選修課和考查課時采用網絡課件點播自學、自評、教師網絡答疑、集中考試為主的方式。在教室中應設有教師控制臺和投影設備以及學生課件點播工作站等多媒體教學設備。
2.4遠程廣播教學和遠程現(xiàn)場教學中心建設。對于大面積的基礎課和公共課,教師在教學中心進行廣播教學或現(xiàn)場示范,教學中心現(xiàn)場通過網絡傳送到每個教室學生工作站或通過投影顯示,教學中心現(xiàn)場可遠程回答學生問題,每個教室也可留有教師負責答疑。
總之,通過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將帶來諸多方面的變革,對于原有高校教室可以逐步改造,著重建設教育網站的軟硬環(huán)境。在進行新校區(qū)的建設時應考慮到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充分考慮設計校區(qū)網絡、多功能教室、教育中心和實現(xiàn)校區(qū)互聯(lián)等,從而加快我國高校的信息化教學的建設步伐。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