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基礎,也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觀察間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間題的能力。我通過多年的物理教學體會到:要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只有通過輔導學生的物理實驗才能實現。
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一種內在動力,并與學生智力的發展密切相關。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的效果就越好。我抓住學生好奇、好動、以及大多數學生對物理實驗十分喜愛的特點,多準備一些與新課有關的小實驗,在講授新課時演示出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深人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通過演示實驗可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掌握操作技能,使學生懂得怎樣看演示實驗。由于事物、現象本身是最生動的,而實驗就是人為地、有目的地、有重點地把這些生動的場面再現出來,所以,在做演示實驗時,把學生停留在興趣的觀察上,引導到深入地觀察、分析上;使學生從看熱鬧的膚淺趣味中,上升到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并逐步地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與此同時,向學生傳授一些正確的觀察方法,如系統觀察、重點觀察、對比觀察等。在學生掌握了這些觀察方法之后,要求學生對不同的演示實驗,采用不同的觀察方法,同時做好觀察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做出合理的結論。如講解“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要求學生不但要注意觀察:手推小車,小車從靜止開始運動。而且還要注意觀察:手離開小車后,小車還會繼續運動一段位移才停止下來。正是后面的這種觀察,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說法,從而證明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正確性。
加強學生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獨立操作能力實驗過程中,學生面對的是生動的、內容豐富的客觀現象。觀察實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自己動手實驗能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技巧與技能,我采用了兩種教學方法:
一是把某些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實驗。如講授“胡克定律”時,讓學生先預習然后去實驗室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分析得出:彈簧伸長(縮短)與外力的關系。再發給學生一些細鐵絲,讓他們自繞彈簧,探索“彈性限度”的概念。這樣講授新課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機會,而且學生理解、記J匕非常深刻。
二是學生實驗時,改變傳統的教師一邊講授,學生一邊實驗的方法。采用教師確定實驗課題,學生根據課題內容,自己制定實驗方案(原理、步驟),設計實驗表格,選擇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應有的結論。這樣做盡管實驗所需要的時間長,有些學生會走一些彎路,但能增強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充分地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做好實驗能促進物理教學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是客觀規律,但在授課時學生只能聽一樣的課,這樣就造成了學生成績上的較大差距。而在實驗中每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去操作,去觀察,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有些學生理論知識差,但動手能力強,在實驗過程中,就可以發揮其特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這樣促進了物理教學。
通過幾年的物理教學實踐,采用此教學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較濃,學習成績普遍提高。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主要手段,而實驗教學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完善和補充。由于物理實驗,在某些方面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和建立,起著任何其它方式均無法代替的作用,所以做好物理實驗對幫助學生掌握物理概念,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提高觀察間題、分析間題的能力及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無疑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而且也要注重實驗教學。抓好了實驗教學能更好地促進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