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央行會計轉型的政策出發, 結合基層央行會計轉型實踐, 分析央行會計轉型必要性和緊迫性, 剖析基層央行如何主動適應內外部會計財務工作環境變化, 圍繞經濟新常態、央行履職, 突出基層跨級工作優勢和專業, 使會計財務工作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財務與會計》(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中國財政雜志社財會專業刊物。宣傳黨和國家有關財會工作的方針、政策,圍繞財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財會工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交流財會工作經驗,普及財會知識。
自2016年央行提出以實現促進和保障人民銀行有效履職為基本目標的5年會計轉型規劃, 探索建立金融會計監管體系、深化會計管理和會計調研分析為目的, 強化了會計核算、監督、服務和管理等作用, 逐步實現會計財務工作重心由被動操作型向主動管理型轉變, 現央行會計工作轉型已進入攻堅階段, 但基層央行在會計轉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惑, 本文結合基層央行在會計轉型實踐, 剖析基層央行如何主動適應內外部會計財務工作環境變化, 圍繞經濟新常態、央行履職, 突出工作優勢和專業, 使會計財務工作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使基層央行各項事業發展的資金管理更加科學。
一、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必要性
會計財務工作是加強金融服務與管理, 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工作, 是反映經濟情況、監督經濟活動、預測經濟前景和參與經濟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金融業務活動中發揮著核算、監督、服務和管理的作用。近年來, 央行的業務種類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全面提升會計財務工作的管理功能, 為基層央行會計財務的持續發展提供可能的空間。
(一) 適應現代央行履職的需要
近年來基層央行職責的轉變, 客觀需要央行全面準確的會計財務信息作為制定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更能夠反映政策實施效果。隨著國際會計準則、部門預算等要求的調整與挑戰, 探索實現建立健全央行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以下簡稱“兩表”) 持續健康發展, 突出會計在金融管理中的作用, 為實施國家貨幣政策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二) 充分發揮會計財務管理職能的必然選擇
基層央行會計工作主要關注本行的財務費用指標使用情況, 注重對會計組織、賬務體系、核算內容、處理方法以及記賬、算賬、報賬的會計工作模式, 側重于會計核算, 并以風險與合規控制、提高核算質量開展會計工作, 但會計管理諸如會計財務管理、會計調研分析、對外履職等發揮與應用難以有效實現。要發揮會計財務管理作用, 轉變觀念、認清形勢, 盡快適應會計財務工作管理新要求。
(三) 適應新形勢的必然需求
隨著財務預算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 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 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嚴格財經紀律、強化預算管理的措施, 基層央行會計財務工作必須改變傳統粗放式管理, 重點加強資金效率行為約束, 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轉變傳統觀念和管理方式, 以適應現代會計管理模式的要求。
二、影響基層央行會計財務轉型的因素
(一) 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缺乏轉型意識
一是缺乏主動思維, 上行下效現象突出。會計財務轉型工作未得到基層行會計財務部門的高度重視, 基層央行仍側重于日常監督核算工作, 對于轉型要等上級行拿方案、下任務, 不能結合實際情況確定適合基層行的轉型項目。二是對會計轉型感知模糊, 目標不明確。基層央行對轉型理解不到位, 認識上存在較大偏差, 主要表現在對轉型的方向、目標、推進路徑不清晰。三是思維固化, 角色調整不及時。對新形勢、新要求缺乏準確的判斷, 工作重心沒有及時從核算轉變到促履職上來, 打著轉型的旗號卻依然走著“賬房先生”的老路子。
(二) 相關政策不到位, 制約會計財務工作的轉型
一是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和會計標準不能與時俱進。目前央行財務管理還是1997年前制定的《中國人民銀行預算管理規定》和《中國人民銀行財務制度》兩項基本制度, 按此制度延伸制定的各項操作規程和會計標準, 已經不能適應央行職能轉變的需求。二是基層行的預算評價機制尚未健全, 績效評價作為預算管理的抓手沒有得到充分顯現, 評價結果應用不足, 這與轉型中提出的“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預算管理要求相背離。
(三) 操作型事務影響會計財務轉型工作的開展
一是基層央行會計財務部門的工作重點是保證日常的財務核算、固定資產、集中采購等業務, 又肩負著轄內各項會計財務業務檢查指導、會計財務檔案歸集整理等工作。基層經常面臨內外部審計、巡視檢查, 工作任務集中時, 只能勉強完成日常工作, 若再開展對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分析和研究, 則顯得力不從心。二是基層央行“兩表”管理技術落后, 對財務收入、支出的監測和分析仍限于人工操作, 缺少先進的監測和分析系統。基層央行只是作為ACS系統的一個網點, 還不是獨立核算單位。基于此開發的ACS系統限制了基層網點的功能, 對基層行開展“兩表”管理設置了障礙。三是基層行會計核算與財務綜合系統ACS系統數據不能實現自動劃賬處理, 不能實現系統間的數據共享, 制約和影響了基層行會計財務核算工作的提質增效。四是在現行會計財務體制下, 按照直線式管理模式, 缺乏與業務管理的有機銜接, 與條塊結合、權責對等的原則, 與實施“矩陣式”管理方式相違背, 導致財務管理與業務指導脫節, 制約會計財務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促進作用。五是會計人員對業務探索的動力不足。基層央行目前在整個人民銀行會計財務管理中其實就是一個“記賬員”, 成本意識、優化意識、績效評價意識可有可無, 形成一種固有的惰性思維意識。六是會計人員工作滿意度不高。基層行為保證會計基礎工作不受影響, 大部分人員的精力都放在了基礎、具體工作上, 對會計工作中新業務及會計管理的趨勢變化了解不夠, 且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匱乏, 制約了會計工作轉型的推進。
(四) 財務預算管理落后, 會計財務轉型工作存在“倒逼”現象
一是財務預算管理體制沒有理順。基層央行財權、事權邊界劃分不清淅, 權利和責任不對等, 缺乏博弈機制。二是預算管理意識不強, 費用指標不足倒逼上級行。基層央行沒有制定中長期財務預算規劃, 也沒有編制年度部門預算, 財務支出任性, 出現“缺口”時, 倒逼上級行, 重預算分配, 輕預算控制, 已成為制約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一個重要因素。三是財務預算與基層央行履職關聯度低。上級行給多少指標就列支多少費用, 列支依據不足, 沒有很好地與央行履職掛鉤。四是財務預算不講績效, 預算績效評估流于形式。沒有嚴格執行“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規定。
(五) 缺少平臺和高級別會計財務人員, 影響會計財務轉型工作的深入
一是基層央行會計人員所涉及的業務平臺少, 很多業務都不用處理, 如“兩張表”、資產負債分析、財務資源配置管理等, 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基層央行會計人員提升業務素質的發展空間, 平時只能是記賬報賬, 參與管理的要素少, 難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二是受到組織結構的影響, 基層央行的人員分層較大, 結構不合理。缺少中間力量, 這就使得基層行的整體會計工作質量不高、效率低下。
三、基層央行會計工作轉型的建議
(一) 轉變觀念和認識, 樹立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責任感
一是在新形勢下, 圍繞中央銀行履職要求和各項中心工作需要, 摒棄以日常操作為核心的工作理念, 轉變思維, 增加工作深度, 拓展工作寬度, 將轉型工作自覺融入到履行央行職責的工作大局之中, 進一步強化會計財務反映、研究、參謀、分析、管理等作用。二是基層行領導應高度重視會計財務轉型工作, 成立相應組織, 做好轉型宣傳工作, 根據轉型工作思路和目標進度,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 制定本單位會計財務工作轉型方案, 明確轉型任務, 分步組織實施, 為會計財務轉型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三是基層央行會計財務人員用發展的思路審視會計財務工作理念和內容, 增強政策敏銳性, 積極轉變工作觀念, 樹立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法制化觀念, 充分認識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的必要性和現實性, 增強轉型壓力, 提高轉型意識。
(二) 出臺政策與準則, 保障會計財務轉型工作的開展
一是會計財務工作轉型, 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任務, 因此總行應盡快做到頂層設計, 科學規劃、統籌考慮實際需要, 合理分配任務, 全國一盤棋, 使基層央行明確會計財務轉型的總體工作目標和進度。二是解決現有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制度與央行會計財務管理制度不匹配的沖突問題, 制定符合現代央行會計財務基本管理規章制度及細則, 增強央行預算管理的嚴肅性, 始終保持政策敏感性, 堅持依法、合規辦事, 為會計財務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 完善操作規程和業務指引, 逐步實施預算績效考核機制, 建立適應現代央行履職需要的完整的會計財務管理制度體系, 規范各級行會計核算行為, 防范會計風險。
(三) 強化財務剖析的決策能力, 改進會計財務管理模式
一是提升會計財務剖析水平, 加強政策決定權威性, 從而推進央行會計財務工作逐漸走向市場化。此外, 還需加強會計財務崗位工作人員自身安全意識和轉型意識。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設, 完善會計綜合業務信息系統, 將當前ACS、財務核算等系統進行全面整合, 實現不同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共享, 確保各級行各盡其職, 保證財務核算質量和效率。三是強化會計統一管理力度, 明確內部職責劃分, 不斷完善工作流程, 規范會計科目使用和賬務處理, 優化基層行財權、事權分離協調機制建設。
(四) 改進會計管理模式, 提升財務預算的管理能力
一是強化財權與事權分離的原則, 科學運用預算指標, 及時掌握事權部門項目支出進度, 明確事權部門責任, 構建互相制衡機制, 提升會計管理的科學性。二是科學合理地設置財務核算賬戶, 重新對財務核算賬戶和科目進行界定, 適應新的預算管理體制和“兩表”的管理需要, 改變重預算分配、輕預算控制觀念, 強化預算的嚴肅性。三是按照央行履職強化的新要求, 建立完整的計劃、使用、控制和評價財務指標考核機制, 促進科學控制預算和考核基層央行履職績效。
(五) 以人為本, 培養造就具有較高素質的會計隊伍
一是在保證日常核算不出差錯的前提下, 積極探索學習業務平臺運行機制, 從基層行角度強化對“兩張表”的分析應用, 充分挖掘、運用報表數據, 強化成本意識、優化意識、績效評價意識。二是建立并實施良性的競爭機制, 建立一套量化的評價標準, 對日常的工作進行考核, 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三是建立對會計人員系統培訓機制, 制定適合基層行會計人員的培訓需求, 促進會計人員向復合型、高素質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