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模式不斷改進,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一種大學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的新興教育模式,該模式的核心是教育,主體是學生,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該模式中,課程群的構建與落實是該模式的關鍵性因素,同時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 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教育模式的內涵
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教育模式,是一種新興的高校與企業共同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根據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要求以及產業的需求,協同合作,共同開發出專業方向的課程群,并將課程集群融入于產學研合作的教育體系中去,將高校與企業的教育資源高度的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先進的教育資源,目的在于以實際項目研發作為教學切入點,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獲取實際經驗和科研實踐能力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
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教育模式與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相比,具有較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拉近了大學生與人才市場的距離、加深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縮短了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偠灾n程集群嵌入產學研教育模式是一種高校與企業合作的新興教育模式,可以為國家與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國家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 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一)依據行業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的開展與實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與基礎,高校與企業溝通順暢,具有共同的合作意愿是先決條件,除此之外,根據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對人才的培養方案與計劃進行優化,也是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開展與實施的必要條件。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來說,構建遞進式的教學平臺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遞進式教學平臺包括基本素質課程、專業素養課程、模板方向課程與行業應用課程四部分。基本素質課程要求學生對電子商務及其相關知識進行熟練的掌握,并可以初步運用;專業素養課程要求學生對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的掌握;模塊方向課程是根據社會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個性進行電子商務課程的設置;行業應用課程根據產學研合作伙伴對電子商務應用的具體要求對學生進行培養。由此看來,遞進式的教學平臺可以滿足學校與職場對于電子商務型人才培養的共同目標。
(二)利用政企資源,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對于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教育模式來說,利用政企資源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可以為該模式自身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可以通過利用政府以及企業的優質資源,將這些優質資源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內容充分運用與教學中,從而對電子商務人才進行更好的培養。通常情況下,產學研合作平臺有“走出去”與“引進來”兩種模式,“走出去”是將學校的電子商務教學搬到企業,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更多的電子商務知識,并更熟練的掌握電子商務技術,提高學生們電子商務的應用熟練度;“引進來”是將企業的設計研發中心引進高校,使企業專家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培訓,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的掌握電子商務的知識與能力。
(三)校企互聘師資,建立穩定的雙師型隊伍 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來說,教師的實踐能力決定著其實踐教學的水平。針對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在產學研合作教育體系中,建立一支具備專業電子商務素養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電子商務要求學生不僅學會相關知識,還需要具備相關的操作技能,因此高校需要與企業相互聘用教師,學院可以聘請一些電子商務方面的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授,企業聘任學校的教師作為企業電子商務新技術方面的研發工程師,這樣就可以使雙方采長補短。企業的專業普遍具備實踐經驗,在高校兼任教授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電子商務方面的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提高自身對電子商務的應用能力,而高校的教師一般具備較強的電子商務知識,去企業兼任研發工程師可以為企業提供理論方面的參考與借鑒。
(四)加強課程建設,改革教學方式 加強課程建設并改革教學方式是課程集群嵌入產學研教育模式的重要舉措,課程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最終歸屬地與落腳點,針對電子商務專業,在課程建設方面,高校需要與企業協同合作,將電子商務課程進行重新的組合,使之更具有可行性與科學性,著重提高學生對電子商務的應用能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