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国产gaysex男同视频chinese,欧美一级www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藥學畢業論文 ? 正文

中醫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情況

2021-4-13 | 藥學畢業論文

1中陽不足,運化無力

人體以陽氣為本,陽氣有溫煦、氣化、推動等作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若陽氣不足,則溫煦氣化、推動的功能就減弱,甚則寒從內生,從而影響脾胃納運功能。謝勝等[8]認為本病以本虛標實為主,在本為脾胃虛弱,在標則為寒濕內侵,寒邪內侵,脾胃陽氣被困,脾胃受損,運化失職,胃失溫煦,內寒中生則發為本病。劉小瓊等[9]認為以腹脹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多由于脾胃陽虛,無力運化,導致食物阻滯胃腸引起;而有些FD患者主要癥狀為口臭,這也是由于脾胃陽虛,無力運化,導致水濕阻滯在胃腸中,水濕阻滯導致的郁而化熱,所以伴有口腔灼辣感及口干口苦等一派火熱上炎的癥狀。

2飲食失宜,損傷脾胃

《素問•痹論》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暴飲暴食,飲食失節,或縱恣口腹,貪涼飲冷,皆可致飲食停于中焦不化,阻滯中焦氣機,積久成病。”陳海英等[10]認為有節制而適量的飲食,是維持胃腑通降有規律運動所必要的條件,飲食不當為消化系統疾病的諸因之首。劉松林等[11]在FD的中醫臨床辨證規律研究中發現,因飲食失宜而致病的患者占總患者數的34.51%,認為飲食失宜為本病的主要病因,飲食失宜往往造成飲食停滯、脾胃失常、痰濕內生以及濕熱內阻,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升降失常,納運不調。

3情志不舒,肝失疏泄

肝屬木,主疏泄,可調暢情志;同時精神因素與消化道的關系十分密切,精神狀態的變化能影響胃腸道粘膜和肝臟等的血流動力學和分泌,從而引起胃腸道運動功能的變化[12]。葉人等[13]認為FD的病機應責之于肝,由于情志所傷,可致肝郁氣滯、木郁乘土而出現一系列脾胃功能失調的癥狀。張付恒等[14]認為情志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氣機方能調暢,脾胃才能更好的發揮升降樞紐的作用,而現代人學習、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壓力過大,常常郁悶、煩躁、心情不悅,故病機多木郁克土,胃失和降,脾運無權。

4臨床治療

4.1辨證論治

范漢淮[15]根據征候特點,將FD分為肝胃郁熱、中虛氣滯及脾胃虛寒3型,治療分別予化肝煎合烏貝散加減疏肝泄熱和胃、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健中理氣以及黃芪建中湯合異功散加減溫中健脾;曹東輝,楊志新[16]臨床上將FD患者分為肝胃不和證、肝郁脾虛證、濕熱內蘊證、脾胃虛弱證、寒熱錯雜證以及飲食停滯證六型進行論治,治療分別予柴平湯加減疏肝和胃,降氣消痞、逍遙散加減疏肝健脾和胃、芩連溫膽加味清熱化濕,消痞和胃、香砂六君湯加味健脾和胃、半夏瀉心湯加味溫中健脾,降逆和胃以及保和丸加味消食導滯、健胃理氣;趙霞[17]將FD患者脾胃氣虛、脾胃虛寒、痰濕內阻、肝胃不和、瘀血阻絡及胃陰不足六型進行論治,分別以補中益氣湯加減健脾益胃、四君子湯加減溫陽健脾、平胃散合二陳湯加減化痰燥濕、化肝煎合枳術丸加減疏肝和胃、桃紅四物湯加減活血化瘀、沙參麥門冬湯加減養陰益胃;薛莉萍等[18]根據辨證將FD分為肝郁氣滯、肝郁脾虛、脾虛痰濕及寒熱錯雜4個證型進行論治,治療總體以加味柴胡疏肝散為基本方,肝郁脾虛型加黨參,白術;脾虛痰濕型加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砂仁;寒熱錯雜型加黃連,吳茱萸,黃芩,干姜,隨癥加減。曲萬利[19]主要將FD患者分為四型進行論治,脾虛氣滯型治宜健脾益氣,理氣消滯,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合枳術丸加減,脾胃虛寒型治宜健脾益氣,溫中散寒,方用黃芪建中湯加減,飲食積滯型治宜消積導滯,和胃降逆,方用枳實導滯湯加減,肝氣犯胃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氣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4.2針灸治療

趙亞萍等[20]選用八脈交會穴及下合穴治療FD,通過針刺內關、公孫、列缺、照海、上巨虛、下巨虛以達理氣解郁、行氣止嘔、促進胃腸蠕動之功,既能有效緩解腹脹、早飽等消化不良癥狀,又同時兼顧調節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臨床總有效率為93.3%;時會君等[21]采用針灸療法治療FD患者9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操作方法:主穴取雙側足三里、中脘、雙側內關,用毫針直刺1~1.5寸,肝胃不和型用瀉法,大幅度提插,捻轉角度為180~360°,捻轉頻率為120~160次/min;加太沖、期門;肝郁化熱證用瀉法,加行間、期門;脾胃虛寒證用補法,穴位加三陰交、章門、脾俞、胃俞,毫針直刺1~1.5寸,輕度提插,捻轉角度為180°,捻轉頻率為60~80次/min,同時在中脘、脾俞、胃俞穴施溫針灸留針30min,每穴3壯,每日1次,每周治療5次,連續治療3周。金國棟[22]用溫針灸配合穴位貼敷治療FD患者,總有效率達88.9%,療效顯著,主要操作方法:選穴:中脘、足三里、內關、脾俞、胃俞、陽陵泉、太沖。用毫針快速刺入皮下1~2寸,行捻轉、提插補瀉手法,中脘、足三里、內關、脾俞、胃俞穴以補法為主,陽陵泉、太沖時以瀉為主,當施補瀉手法過后,即將針留在適當的深度,在針柄上加置一段長約2cm的艾柱,施行溫針灸,待艾柱燃盡,將針取出,然后再于中脘、神闋穴上進行貼敷治療,每日1次,30次為1個療程。

4.3其它療法

包根曉等[23]用蒙藥五味甘露丸治療FD患者54例,總有效率為97%,療效顯著;李杰等[24]運用針灸聯合耳穴貼壓法治療FD患者,發現療效優于單純針灸治療;江波等[25]用中藥消郁湯加心理治療對FD患者進行治療,療效顯著;劉綺等[26]以中脘、天樞、足三里為主穴、利用穴位埋線方法治療患者190例,近期療效滿意,優于常規藥物組;繆奇祥[27]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兩種注射液混合注入肝俞、胃俞、足三里等穴,并與嗎叮啉對照治療FD,結果顯示:運用穴位注射療法較運用西藥療效更優;張煜新等[28]采用整脊療法治療FD患者,與采用貝絡納治療的患者相比,發現其療效確切,穩定持久,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少,且療效穩定性優于貝絡納。

5問題與展望

綜上所述,中醫藥在治療FD上有較好的療效,相比于西醫藥也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沒有統一的證型方案,治療方案不夠系統化;大多學者所做的觀察對照都是近期性的,遠期療效如何有待觀察;另外對于FD的認識,偏于臨床的較多,進行基礎研究的仍偏少。目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在全國范圍內對中醫治療FD進行進一步規范,也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在科研基金上進行大力投資,可以預見,中醫藥治療FD,對于減少藥物副作用,減輕病人心理負擔,提高臨床療效,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作者:陳婕 楊巖 單位: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