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具有特殊性,除對小兒進行疾病護理外,還要承擔大量的生活護理和教養工作,應做到對患兒高度負責,對工作一絲不茍,對技術精益求精;做到視患兒如親人,滿腔熱情地主動關心和體貼患兒,為患兒提供最舒適的休養環境,為小兒的健康提供優質服務。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始終貫穿對護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不時地對兒科護士進行責任意識和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只有護生真正地熱愛兒科護理工作,深深地體會到患兒的身心痛苦,才能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兒科護理。在校期間可安排適當學時的見習時間,讓學生去醫院的兒科病房或門診見習,讓護生體會和了解患兒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兒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了解兒科護士的角色要求。在理論課堂上應用情景教學,多設置一些情景案例,讓護生采取角色扮演,分別扮演患兒、家長、兒科護士,從而培養護生對患兒的同情、熱愛,對兒科護理工作高度的責任心,逐步培養護生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豐富的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
高職護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不但要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護理學科的理論和技能,還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教育學、美學等多學科知識,以便將教育、教養、指導、溝通等方面融入護理工作,寓教育于護理實踐之中。患兒在住院期間,兒科護士不但要滿足對疾病治療和護理的需求,還擔負著對患兒教育的角色,使患兒在疾病治療期間身心的發育不受負性的影響。因此,兒科護士還應具有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營養學、兒童行為學等方面的知識,以滿足患兒住院期間的需求,特別是對學齡前期、學齡期的患兒,其疾病期間的身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護生在校期間,教師應引導護生多讀一些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書籍,特別是一些幼兒喜愛的讀物,如故事書、漫畫、繪畫等。在與患兒的溝通和交流中,可利用故事或繪畫等方式達到寓教于樂的作用,既分散了患兒的注意力,減輕其對疾病治療的恐懼,又豐富了小兒的科學文化知識,滿足他們的身體、心理發展需要。
二、精湛護理技能的培養
一名合格的兒科護士應具有系統、完整的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技術精湛,動作輕柔、敏捷,并對兒科疾病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樹立整體護理觀念,能用護理程序解決患兒的健康問題,這樣才能滿足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和危重急患兒的治療、搶救和護理工作。
1.基本理論、操作技能的培養。兒科護理學系統的理論知識內容瑣碎,缺乏邏輯性和系統性,例如不同年齡小兒身高和體重的計算、小兒的液體療法等,給護生的理解和記憶帶來一定的難度,易出現厭倦心理。教師可依照各個章節的知識特點,靈活多變地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例如,兒科常見疾病的理論教學中可選用病案分析法教學法,選用典型的病案引導、啟發學生,促使學生主動查閱資料,積極思考,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進一步完善教學環節,讓護生獨自列出疾病的護理診斷和相應的護理措施,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應急的能力、病情觀察的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學生牢固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和護理,。在操作技能培養方面,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切實培養出符合臨床兒科護理需要的實用型護理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兒科護理實訓課的課時比例,也可在周末或其他時間開放實驗室,確保護生有足夠反復練習的時間,不斷強化技能操作,確保實訓課的效果。另一方面,所開設的兒科護理實驗項目、實驗設備應貼近臨床兒科護理的實際應用,避免實訓內容、實訓用物的陳舊,與臨床應用出現脫節,造成護生在臨床見習、實習時的“二次”學習現象。同時應多開展護生臨床見習,了解臨床兒科護理的新知識、新技術,開拓護生的視野,并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最后,應加強實習期間的帶教管理,從實習醫院的選擇、帶教教師的遴選、實習科室的輪轉等方面應加強學校與實習醫院的溝通和聯系,不斷地接受和反饋護生的實習信息,確保實習階段的實踐學習效果。通過以上理論和實踐方面對護生的針對性培養,可使護生具有扎實的兒科理論知識和嫻熟、精湛的護理技能。
2.臨床常見兒科疾病的整體護理技能培養。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兒科護理工作已不僅僅是單純的疾病護理,還包括兒童身體、心理、社會平衡發展的維護和促進等方面,對小兒實施全身心的整體護理。對于患病小兒,特別是住院患兒,他們身體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心理上處于陌生的醫療環境,并接受一些檢查、治療等操作,患兒除了忍受疾病帶來的軀體痛苦外,容易產生對醫護人員、治療、護理的恐懼,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對疾病的恢復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應重視周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患兒的影響,幫助患兒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協助患兒在住院期間保持良好的情緒以順利接受治療。護士應與患兒多接觸,關心和愛護他們,通過講故事、做游戲、探視等手段,使小兒的生理、心理活動狀態與周圍社會相適應。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要逐步深入護生對整體護理的認識,在應用護理程序對患兒實施整體護理時,應從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等方面考慮到心理和社會因素對患兒疾病的影響。可選用情景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讓護生體會到兒科疾病整體護理的觀念,培養護生的整體護理意識,促進患兒的身心發展,促進患兒的健康的恢復。
三、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
兒科護士應具有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和穩定的情緒反應,具有寬容豁達的胸懷和良好的言行舉止,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取得他們對護理工作的支持、配合與理解。以良好的心態、整潔的儀表與規范的行為教育和影響小兒,使小兒受到良好形象的熏陶,促進小兒的身心健康。與同事相互尊重,團結協作,合作完成各種護理工作。在日常護理中,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較強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應變,靈活敏捷;要有強烈的進取心,不斷汲取新知識、新技術,并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兒科護理的科學研究,逐漸豐富和完善自我。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是護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護生有效學習和工作的必要條件。在日常的教學中應不斷涉及對護生的素質教育,使其認識到兒科護士應具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承擔繁重的護理工作。隨著兒科急診、急救和監護技能的提高,兒科病房的新生兒和早產兒日漸增多,加大了護士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要使學生認識到一定的壓力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但過大的壓力會有損身心健康,應選用一些適當的方式緩沖壓力,可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或旅游等使體力和精力得到恢復。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要針對性地培養護生學會休息和放松的方法,使身心得到很好的調整,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心理,樂觀、豁達的情緒反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兒科護理工作中去。
四、良好溝通技能的培養
與其他科室相比,兒科護士還應掌握一定的人際溝通的技巧和獲取新信息的能力。因為大多數患兒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病痛和自身的健康問題,且幼兒的病情經常是處于一種瞬息萬變的狀態,稍有疏忽可能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小兒不正確喂奶后,即可造成嗆咳、窒息等危及生命的狀況。因此,要求兒科護士在臨床護理中應觀察到患兒細微的病情變化,認真做好護理記錄,時刻保持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做好相應的健康宣教,及時發現患兒的異常變化,爭取較早的治療時間。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應融入小兒心理特點及溝通技巧。引導護生端正服務態度,對患兒充滿同情、關愛,與患兒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和方法。在教學中可設置情景案例,設置不同年齡、不同病種的小兒,讓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探索和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小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例如,設置一個學齡期的兒童為了逃避住院和疾病治療給其身心帶來的痛苦,往往在護士進行健康資料的收集時,不愿真實表達疾病的實際情況的病例,讓三名護生分別扮演兒科護士、患兒、家長,在課前讓學生自己查資料編排情景劇。在課堂理論知識講授完后,在教室演情景劇。這樣既能增加護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兒科護理的臨床應用,鍛煉了護生的溝通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護生認識到了溝通技能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動培養自己良好的溝通技能和技巧。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兒科學、兒科護理事業的飛速發展,患兒及家屬兒科護士的期望值在不斷升高,兒科護士扮演的角色及專業素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護生在校期間,就應有針對性地培養兒科護士應具有的崇高思想道德素質、豐富的科學文化素質、精湛的護理技術、健康的身心、良好的溝通技能等,這樣才能為合格兒科護士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縮短護理課堂教學與臨床應用的差距,滿足臨床兒科護理工作的實際需求。
作者:秦愛華 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