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養成教育論文
一、存在問題
(一)學生習慣養成與教師教育觀念有關
調查發現學生習慣養成與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有關。教師中或多或少存在重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忽視學生習慣的培養,重視優生評價,忽視后進生評價的現象,這些現象與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導新課改理念,轉變學生觀是當前一項重要的任務。
(二)學生習慣養成與學校常規教育相關
調查發現有的學生做錯事不承認,有的學生發現教學樓有臟物裝做沒看見,雖然教師經常說教,但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學校在進行矯正教育中往往堵得多,疏導得少。說教批評多,引導少。長此以往,導致學生說謊話,不誠實,自我約束能力差。良好行為習慣是做人的基礎,如果學校能有效抓好學生常規教育,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誠信習慣,對提高教育實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多種途徑,抓好學生養成教育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養成教育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寄宿制學校加強養成教育是學生成長規律的內在要求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時間多,學生生活在學校,學習在學校,活動在學校,學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生活實踐的空間。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妥善合理的管理,那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就無從談起,無論從人的成長規律,還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二)寄宿制學校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彌補了家庭教育的不足
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F在的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很差,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缺乏必要的獨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雖然知識豐富,頭腦發達,但因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問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寄宿制學校進行養成教育有其潛在的優越性和重要性,能彌補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的不足。
(三)寄宿制學校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首先,養成教育是由基礎教育的任務決定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術和身體心理素質,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健體”。其次,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養成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加強養成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需要。
三、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具體實踐
(一)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變革
我班人數多,適合組織八人學習小組。各小組自成一塊,相對獨立,同時各小組有一定的間距,便于學生走動交流。每個小組推薦一位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組織能力、富有愛心的學生擔任組長,管理本組全部事務,使小組成員增強獨立感、責任感和榮譽感。
(二)教學模式的變革
本學期,我校堅持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傊B成教育需要不斷優化育人環境,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管理,更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只有使學生的認識和實踐齊頭并進,才能達到養成教育的目的。寄宿制學生的認識和實踐緊密結合使養成教育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作者:龐秀萍 單位:甘肅會寧縣侯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