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數學論文
一、關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史教學的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
本校中學部十名數學教師及本年級六個班的220名同學,其中119名男生,101名女生.
(二)調查數據分析
教師問卷調查數據分析:1.你了解數學史嗎?非常了解10%,基本了解80%,稍微了解10%.2.你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嗎?經常滲透20%,偶爾滲透80%,從不滲透0%.3.你覺得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有必要嗎?非常有必要20%,必要70%,沒必要10%.4.你認為將數學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這項工作實施最困難的原因是什么?考試不考,課程標準沒有明確提出40%,日常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緊張50%,初中生年齡太小,滲透數學史沒必要10%,其它0%.學生問卷調查數據分析:1.你了解數學史嗎?非常了解0%,基本了解0%,稍微了解63.29%,不了解36.71%.2.你的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嗎?天天滲透0%,經常滲透15.94%,偶爾滲透55.90%,從不滲透28.16%.3.你覺得老師將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有必要嗎?非常有必要27.27%,有必要60.45%,隨便10%,沒必要2.28%.4.你認為將數學史融入平常的課堂教學,起到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更加激發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35.27%,加深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能從本質上了解數學15.60%,拓寬視野,全方位的認知和理解數學20.65%,提高數學文化修養,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23.44%,其它5.04%.
(三)由數據總結出的結論
大多數教師,意識到了數學史的有用之處,但是礙于現在一線教師的教學升學壓力,無法將數學史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很好地滲透.而學生對數學史引入課堂持積極、歡迎的態度.他們認為這樣一來能夠增強數學教學的有趣性,改變以往數學教學的呆板、枯燥的狀態;二來有助于自己全面了解數學,提高自己的數學文化修養,來增強自己的數學素養.由此可見,我們多數的數學教師,只是把自己定義為一名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而沒有把自己定位成數學文化的傳播者.我們忽略了教育本身的實質,也誤解了數學這門課程設置的意義與目的.教育的實質是通過發展人,來發展社會.而數學課程的設置從宏觀上來講也是為了發展人,從微觀上講是為了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技能與能力.數學史恰好就是一部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史,它記錄了人類在數學方面思維進程的記錄,學習數學史,實質就是繼承前人優秀的數學思想.美國數學史家M•克萊因說過,“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由于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并驅使著人類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二、實施過程的三個注意點
1.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數學史的引用最忌生搬硬套,脫離實際教學.我們應該學會見縫插針,要將數學史的知識與自己所傳授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起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2.切勿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數學史的引用,是為了輔助課堂教學,是加餐而非正餐.每節課我們都有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我們不能因為為了滲透數學史,而耽誤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應該把數學史的滲透當成常態化的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不急于一次,也不急于一時.
3.多環節滲透
很多數學老師誤以為,滲透數學史,就是在課堂引入的環節,介紹相關的數學家及故事,如同語文中的作者及寫作背景一樣,亦或者在涉及到有關解法時,介紹前人的一種思想.數學史應該是通過適當的手段,應用于我們教學中的多個環節.
三、對數學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展望與設想
將數學史融入初中的課堂教學,這是以后數學教學發展的趨勢,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數學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培養使學生養成一定的數學素養,來起到發展人,乃至發展社會的目的.如何將數學史較好的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我相信這是我們從事數學教學人的責任與義務.在此,我有一些設想與建議.(1)在以后的教學中,每天給學生欣賞一條關于數學的名人名言,可以是關于數學概念、數學本質、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等等的.(2)每周開辟一節課,講學生感興趣的又可以啟迪思維的數學史內容,以趣味性、啟發性的故事,去感染學生,真實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有趣、數學有用.(3)開展數學文化藝術節,通過學生閱讀數學史書籍,或舉辦數學故事演講比賽、數學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知識.(4)培養和鼓勵學生寫有關數學史的小論文,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使學生獲取更多知識.
作者:劉軍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陳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