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交通管理論文
近年來,鐵路建設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為了滿足鄭西高鐵列車速度達到350km/h,采用了列車控制系統(CTCS)。CTCS系統主要針對既有線運營狀況和技術裝備水平,盡量減少對既有設備改造的需求進行開發的。隨著客運專線技術裝備標準的提高,也向電務系統職工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過對車載設備運用質量和維修水平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更好地解決維修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
1列控設備維修簡介
列控設備采用新技術、新器材和新工藝,提高動車組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把工作思路轉移到以壓縮故障為主、壓縮延時為輔,實現“零故障”的工作目標。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預防與整修相結合的原則,確保車載設備運用狀態良好。設備“修”與“用”的矛盾變得突出,為此,檢修方式就必須發生變化。
面對“修與用”的矛盾,需要遵循“重檢慎修”。
結合運輸生產的實際情況,要“勤檢、細測、多看、加強監測分析”,有重點的開展維修維護工作。
因為動車組設備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特點,技術越新,要求越高,維護手段就越重要。特別是智能設備的大量運用,傳統的維護方式已經不適應,智能化的診斷和監測將成為維修的重要幫手。
只有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設備存在問題的根源,才可以進行有效維修。沒有這種技術支撐,主體技術也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2規范列控設備管理
2.1做好列控設備靜態、動態測試
(1)加強與動車組生產廠家、路局的溝通,在新動車組投運前對列控車載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聯系廠家解決整治,從源頭開始抓車載設備質量。
(2)做好新車添乘檢查試驗。根據廠家試驗計劃,監督各項目試驗及試驗結果,并通過列控實時監測軟件查看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運行狀況,對運行試驗發現的問題,在動車組進動車所時要聯系廠家解決。
2.2做好列控設備器材更換記錄
對每列動車組列控設備器材更換建立《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器材更換記錄》臺賬(見表1),便于跟蹤器材更換后運行情況。
2.3做好動車組鏇輪后列控車載輪徑設置
動車組在運行一定距離后,要對其輪對進行鏇修。我們根據提供的書面動車組輪徑修改通知單(見表2)對輪徑參數進行設置。在設置時,按照一人進行參數設置另一人核對的雙人確認制,防止人為錯誤而影響動車組運行安全。將車輛提供的輪徑數值和輪徑設置納入《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技術履歷》。
2.4做好動車組空心軸探傷配合當車輛要對動車組進行空心軸探傷時,由于我們列控車載設備的速度傳感器安裝在1端和8端的空心軸上,所以探傷時需要拆卸速度傳感器,此時正好檢查速度傳感器磁極部是否有劃傷。
安裝時要用密封膠進行密封,防止漏水,影響速度傳感器正常使用。
3設備維護3.1出入庫檢測
動車組動車所檢測是保證動車組設備正常運行的一項重要手段。根據《列控車載設備出、入庫檢查作業內容及要求》逐項測試,在無電時重點對車底STM天線、BTM天線和速度傳感器仔細進行外觀檢查,特別是STM天線,在運行時非常容易受到異物打擊而損壞。有電時對列控車載整個系統進行試驗,確認DMI無不良文本信息、按鈕作用良好;觀察各單項設備、各板卡LED指示燈顯示狀態,確認設備工作狀態良好;對顯示的異常做到及時分析、處理,使得出庫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在運用中保持良好狀態。
3.2設備檢測出現異常的組織管理形式
(1)若設備出現的是異常信息,即不影響列車運行控車但會降低運行效率的情況,這時如果列車在區間或者還要運行,那么可以讓設備繼續工作,暫時不做處理,等到車下線入庫后再檢測設備和維護。
(2)如果車載設備出現的是故障信息,即影響列車運行控車時,由司機進行降級處理,列車仍然繼續運行,等到車下線入庫后,再檢測設備,下載數據分析,若分析出是設備故障,再更換此車載設備。
(3)司機將車載設備的運用狀態及時報告到地面,使地面的工區人員提前做好準備。
(4)可以根據具體故障現象,安排添乘人員隨列車一起,盯控設備,下載數據。
4加強新技術培訓,提高班組職工素質動車組車載設備的專業性和復雜性要求較高的維修技術,以往的維修工作人員往往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所以要提高和加強工區人員自身的新技術和新業務水平:
(1)培養工區人員成為適應新技術發展的技術工人,掌握設備的維修標準及檢修技能。
(2)新進維修人員要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任。
(3)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定時定點給工區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技能,以利于設備的維修。
(4)通過外派人員學習等措施,加快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
5結束語
鐵路動車組運行中車載設備維修是當前需要加快發展和改進的部分,在不斷拓展我國鐵路現有維修方式的前提下,把先進的技術、經驗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消化吸收,加強對車載設備維修的研究。先進的技術手段、合理的人員組織管理方式、科學的維修體制,將使列控車載設備維修得到不斷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