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急診護理論文
1急診護理存在的風險
1.1環境因素
急診室是開放式就診環境,病人多,尤其是患兒較多,環境雜亂。除此之外,急診科還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洗手間沒有安裝扶手、地面濕滑、輪椅性能不穩定、治安差等。2011年由于環境因素引起的糾紛1例。
1.2護理人員因素
1.2.1因護理人員缺編、少編,,護理隊伍年輕化,導致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差。我院現有急診科護士11位,由于社區醫院工作的特殊性,急診科護士還需負責門診輸液室工作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工作強度相對較大,很多年長的護士轉崗,現在急診科的護士逐漸趨于年輕化,經驗缺乏,導致護理風險發生率增高。
1.2.2專業技術不熟練:由于我們的年輕護士很多知識還停留在初步掌握階段,從學校畢業直接到社區醫院工作,也沒有到上級醫院進修,臨床經驗和工作經驗是一大空缺,對新儀器的使用不熟練,護理知識更新不夠,特別是在搶救危重病人時,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2011年由于護士自身業務技術不熟練引起糾紛1例。
1.2.3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制度不嚴,護士疏忽管理,甚至簡化操作流程,如沒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導致給錯藥、少給藥引起糾紛4例,沒有嚴格遵守巡視制度,沒有及時發現和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在搶救工作中醫生來不及開書面醫囑,大部分為口頭醫囑,可能因聽不清或長時間后補記導致資料記錄不及時不全面。有的護士為了保持護理病歷的記錄與醫生病歷記錄一致,甚至抄襲醫生的病歷記錄,使護理記錄不客觀對等。因醫護病歷記錄不吻合、有涂改漏記引起糾紛的1例,護士在對病患進行各種治療、護理時告知不全,2011年因護士對輸液病人未告知輸液時不要自行調速,而導致發生不良反應引起糾紛3例。
1.2.4護患缺乏溝通:我們的護士忙于治療,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解釋不清,態度生硬,由于自身言語及行為上的不當給病人造成恐慌,影響病患的治療效果,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從而引起糾紛3例。
2急診護理風險管理的策略
2.1完善、落實風險管理制度
科學、合理、完善的護理規章制度是防范醫療事故及糾紛的良好基礎,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防范差錯事故的保證。我院護理部加強制度管理,不斷完善和修訂各種工作和安全管理制度15項,如急診搶救流程,藥品管理制度,加強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核心制度的管理。同時建立了護理風險預案制度,如患者發生墜床或跌倒時、患者猝死時,突然停電、火災、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處理,對護理的風險實現前瞻性的管理以及全程的動態管理,將風險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護理部實行護理缺陷無懲罰上報制度(每月上報一次),運用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分析急診護理操作中容易產生糾紛的因素,規范護理過程的管理,科室護理人員共同參與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并于2012年8月組織了護理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應急技能,以保障急診護理的質量和安全。
2.2組織風險監控小組
成立風險監控小組,由科護士長擔任組長,1位主管護師和1位護師組成,每月對病人進行不定期的全面檢查,收集真實、全面的信息,分析現存及潛在的風險隱患,尤其是危重患者,進行風險評價,制定出相應的風險預防、處理措施,保證護理各環節的安全。對危重、特殊觀察處置者及特殊場所除懸掛警示標識如防跌倒、防燙傷、輸氧裝置“四防”,紫外線燈消毒時請勿入內等,2011-2012年通過風險小組的監控檢查共發現護理風險32例,潛在護理風險15例。
2.3加強風險管理教育我院近年來對醫務人員進行安全醫療教育,通過外出培訓、講座等方式組織醫護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侵權責任法《、護士條例》、規范護理病歷書寫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并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教育,將風險意識貫穿到護理過程的每一項操作中,將已發生的風險事件作為教育素材進行交流,以防患于未然。在學習后組織考核,以增強風險意識來規范我們的護理行為。
2.4提高醫療水平及專業人員素質
首先調整護士內部結構,引進人才(2012年引進副高1位),利用現有的護理人員合理安排科室人力資源,如:醫療高峰時(中午,和下午下班時)實行彈性排班制,增加人員以改善護士超負荷工作狀態,年資低的護士與年資老的護士搭檔。醫療技術的提高能夠從根本上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而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能防范護理糾紛和減少風險的發生,特別是要加強急診護理人員中年資較低的護理人員的職業教育和業務素質教育。我院護理部全面提高護士整體素質加強急救專科護士的專業化、規范化培訓。安排護士去上級醫院急診科進修,并將進修心得進行講課學習。同時注重知識的更新及新業務新技術的培訓,每月由科室護士組織急救護理理論和技能培訓并考核。從“三基”訓練到規范操作程序,使其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應變能力。
2.5加強溝通,提供優質服務
醫院是一個大集體,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加強交流,護患之間也要加強溝通,當前臨床上26.9%~70%的護患糾紛都是由于護士與患者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引起的。我院護理部組織護士參加杭州西湖區衛生局組織的護患溝通技巧培訓。學習轉變服務模式提高護患溝通技巧,增強服務理念,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與服務對象的交流技巧和溝通技能,熱情接待每位患者,當患者家屬表現出急躁情緒時,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講究語言藝術推廣禮貌用語,制定崗位的規范語言。尤其是與危重患者及家屬溝通的時候,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遵循耐心、尊重等基本原則,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保持與患者家屬的溝通。
2.6保證護理文件的質量
護理文件是一份完整病案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方舉證的重要資料。所以要確保護理文件的真實、客觀、有效。2012年護理部組織全院護士學習浙江省護理文書書寫新規范,并結合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使護士認識到護理文書書寫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該如何進行整改。每月抽查護理病歷,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從而提高護理文書書寫質量。進一步規范護士在執行搶救醫囑時需重視的幾個問題:如口頭醫囑,護士必須復誦一遍,經醫生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并保留空安瓿,搶救結束后,雙人核對無誤才可棄去。搶救結束6小時內及時記錄護理病歷,如來院時間、用藥、搶救措施、生命體征的變化,時間具體到分鐘,確保病歷記錄的及時、真實、有效。
實踐證明,通過加強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地控制護理風險,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更好的保證患者的安全。
本文作者:葛惠莉 單位:浙江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