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国产gaysex男同视频chinese,欧美一级www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學科教育 ? 正文

數學教育改革做法

2021-4-10 | 學科教育

 

1現狀調查與分析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定量、定性分析法。調查對象為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2009級、2010級兩個年級學生,其中發放問卷392份,收回有效問卷388份;并對本院16名數學教師和個別學生進行了訪談。初步分析調查結果,82%的學生對數學課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63%的學生認識到數學對專業課程的影響,73%學生希望開展數學興趣小組和數學實踐活動,希望數學過程更豐富些,15%學生能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85%學生在生活中還不能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67%學生對目前數學教學不是很滿意,認為有些枯燥,希望改進教學內容i50%學生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30%左右的學生希望提高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等。教師、學生個別訪談中普遍認為目前的教學模式單一,過分強調數學的系統、抽象性,感到數學枯燥、難學,考完就忘、面對專業中的數學問題不知所措、實際應用時無所適從,弱化了數學應用。

 

以上分析看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希望抓住這一點,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課堂,同時為適應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把高職數學從“基礎數學”轉向”數學應用”,從“數學應用”轉向‘‘大數學應用”,將“大數學”的理念納入教學中,以此拓展學生知識面,應對變化多樣的社會需求。

 

2基于需求的優化策略

 

數學從表面看單調、枯燥,似乎脫離實際,實際上隨著其抽象化程度愈高,思考問題會更一般、更本質,應用范圍更廣泛。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結合本次問卷分析及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采取以下優化策略:

 

2.1精心設計實例,激發學生內在需求數學有自己固有的理論體系,實際問題又顯示自己的特征,利用應用實例架起兩者溝通的橋梁。在應用背景下,通過精心設計實例,先激發學生的需求,然后通過知識的系統學習,深入淺出地將所學應用其中。

 

例l:每逢節假日各大商場陸續開展促銷活動,門類繁多,比如50元當90元花、買150元送110元、花150元減60元、抽獎、三倍積分等,給商場帶來經濟利益,提高了商場的知名度,同時又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激發了消費需求。活動結束后,商場要對促銷效果評價分析,如何用所學數學知識評價?消費者、市場業績、競爭對手、供應商、潛在的銷售趨勢、促銷組合的實施效果等?一些能夠量化的指標定量分析,不能定量的定性分析,消費者臨時購買欲望、促銷措施的引導等會涉及到模糊數學概念,教師點到為止,學生初步有點模糊數學意識,鼓勵有興趣同學課下自修。教師的關鍵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引導、點播、激發學生的內在需求上。

 

例2:用數學語言描述我們生存的環境,建構數學模型,通過分析模型展示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解釋生態現象的機制、生態環境的內在聯系、預測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例3:企業僅靠節約原料、節省勞動力很難獲得高利潤,物流成為企業利潤的又一源泉。如何用數學方法去量化物流指標,將物流裝卸、運輸、儲存、配送建立數學模型,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提高經濟效益?類似以上應用實例,還可以挖掘微分方程在生物學、概率論在流行病學、經濟領域預測波動、建筑學中梁的變形等實例,借助這些與專業貼近度高的實例的應用背景,引入數學知識、然后分析實際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接受知識更有效,積極性明顯提高。如果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脫離實際,該門課程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當然課程的實際效果與教師的素質是密切相關的,教師一定要適應需求變化,面對挑戰,優化結構,更好地與專業課程銜接,經常反思缺欠的知識,及時彌補。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靈活應對學生的動態需求。

 

2.2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學習需求以問題為觸點,引導學生學習需求,緊抓學生的好奇心,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時代的到來,圖像是人類獲取信息、交換信息的主要來源,比如大家熟悉的CT技術,它的基本方法是根據人的頭部截面的投影,經計算機處理來重建圖像。醫學中染色體分析、心電圖分析、指紋、人臉鑒別、高速路上收費系統對車輛的自動識別;產品防偽等。

 

這些不同信息源的圖像通過數字編碼后,表示為二維數組的灰度圖像,用(x,Y)表示像素點坐標,數字圖像一般可用1個矩陣表示為仙(X,Y),采用傅立葉變換等技術,將空間域的處理轉換為變換域處理。圖像信息一般需要去除噪聲、突出細節、邊緣檢測、銳化等處理,這些處理就是要用學習的微積分知識,如何去做呢?以問題為先導,然后再來講解教學內容。圖論中的最小支撐樹、最短通路、最大匹配、網絡流、中國郵遞員問題等,都可以通過巧設疑問,提煉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2.3改進教學方法,適應學生多元需求

 

2.3.1融入建模方法,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尋求對策數學建模是通往數學應用的必經之路。面對問題,從數學角度思考通常先要找到相應的模型,然后求解。教材中導數、定積分、微分方程的應用,都是一些簡單的數學建模問題,可以說數學建模深無底,豐富了數學的內涵,構造模型既是技術又是藝術,引導學生在獲取大量數據資料后、通過分類整理、確定主要變量、約束條件、列出關系式,最后檢驗、修正模型。如經濟類可選取最小投入、最大收益等典型例題,或讓學生實地調查商品進價、售價與銷售量的關系,尋找最佳售價等;講微分方程,可結合當前熱門話題,飲酒駕車問題等。

 

建模中,為使問題更直觀,可以融入數學實驗。數學實驗使用計算機作為工具計算和模擬數學問題,把常規的數學思維變為在屏幕上的直觀。把常規的數學演算變為計算機計算fl】。數學實驗直觀、有利于探索性問題的解決。如Madab的圖形功能,使計算結果可視化,數據可視化的目的在于:通過圖形,從一堆雜亂的離散數據中觀察數據間的內在關系,感受圖形所傳遞的內在本質閉。講累加求和問題,如曲線弧長、變力作功、體積問題,利用Matlab編程,動態描述這個過程,學生可以形象、直觀地理解“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的思想。同時,對Matlab數學軟件有了初步認識,通過數學實驗,加強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一舉兩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