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閱讀教學
長期以來,高中數學課堂存在一定的教學誤區,忽略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降低了數學學習的效果.針對高中數學課堂的閱讀教學來說,不同于語文閱讀教學,它具有自身的特點,數學課堂閱讀的內容和方法也區別于語文閱讀教學.高中數學課堂上的閱讀特點是:語言抽象,內涵豐富;邏輯嚴密,思維嚴謹.它是對數學符號、文字等內容的閱讀,閱讀的過程也是思考和探究的過程.
一、轉變數學課堂教學的觀念,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閱讀的方法
高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是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有一些題型需要學生認真的閱讀,如果不能讀懂題意和搞清楚問題的已知量與待求量之間的關系,就會阻礙學生解題,降低學習的成效.為此,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轉變傳統的課堂認知和教育教學思維,重視數學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只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確保學生在解題的時候搞清楚題意,提升他們的解題正確率數學閱讀,無論是閱讀的內容還是形式都不同于語文閱讀,所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針對數學閱讀的特點傳授一些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不要盲目著急地去做題,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和仔細閱讀;其次,把握閱讀的時間,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理清題目當中的數量關系;最后,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做到眼、口、手、腦等器官協同參與,并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利用知識遷移,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做到觸類旁通,學以致用.
二、設計數學預習任務,通過任務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預習對于高中數學的學習來說非常有幫助,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的內容,做到心里有數.預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閱讀的過程,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出一定的目標和任務,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簡單地了解相關的內容,巧用知識遷移,構建新舊內容之間的網絡聯系,然后嘗試著解決課后的問題.通過學生的預習,特別是閱讀,學生在處理課后題的檢測之后,大體明白了哪些內容是重難點,哪些內容沒有搞清楚,在書上做好相關的筆記,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在新授課學習的時候做到有的放矢和針對性的學習,自然就能提升學習的效果_為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依據預習的情況和目標有重點地精講教材的有關內容,提高課堂的效率.比如在學習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集合》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什么是子集、全集、補集?什么是交集、并集?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閱讀,肯定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創設數學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果在高中數學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激發,那么學生鬩讀的興趣就會非常的濃厚.例如在設計《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這一節的教學內容時,傳統教學往往是先由教師演示和推斷相關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然后學生模仿測量,雖然說這也有學生參與的意義,但是這種方式更多的是一種類似于走過場,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興趣未能得到挖掘.所以,為了改變這一困局,在備課中筆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通過思考、實踐、觀察、總結的基本步驟,先啟發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在沒有經過教師的指點下結合以往所學的知識先進行實踐探索,并讓學生通過一定的語言描述起來.在學生有所感悟后,教師再適時地向學生示范規范的操作,最后再讓學生對剛才的探索過程,以及教師的語言描述做深人的分析和總結,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并發掘自己的亮點,經過這樣的教學環節處理之后,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一定會大大提升.
四、利用數學應用題和閱讀理解題,開展針對性的閱讀訓練
高中數學的學習是與數學符號分不開的,是與試題分不開的,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的應用題和閱讀理解題,這些都能有力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比如在“統計”、“概率”、“數列”中,都有大量的生動、有趣的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閱讀理解和應用題,這些章節的相關內容部分,正適合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作答應用題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學生仔細的閱讀,讀清題干,了解問題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然后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問題的主旨.通過閱讀分析,讓學生在腦海中進行思考解題的方法,并能粗略地表達出解答的過程和路徑.高中數學學習難度系數較大,有些試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不能認真讀題和思考的話,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考試成績.很多高中生在考試之后或者做完練習題之后,抱怨沒有理解題意或者沒有看清題目,導致丟分,這些都是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不佳造成的結果.當下,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革新教學思維,轉變教學觀念,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樣不但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和解題能力.
作者:徐亞琴 單位:江蘇省大豐市南陽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suonuo77.com/qkh/6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