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思考
1、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發展為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機遇。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綜合國力的逐漸增強,為高校體育的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改革進程,與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要求還存在著差距,滯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
1.1、思想僵化,觀念滯后
由于受高度集權化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高校體育的經費來源、課程設置、人員配置等,都由上級主管部門決定,從而導致體育教育體制的僵化。我國的體育教師,歷來都是注重教學、訓練以及科研等工作,沒有能夠真正的把高校體育理解為能夠創造經濟效益的好產業。缺乏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甚至視創收為“副業”,視“市場”為畏途,沒有把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到學校體育工作的議事日程中。
1.2、缺乏經營資金和經營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由于高校體育本身具有特殊性,其經費來源主要靠上級主管部門有計劃的撥款,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教學、訓練、科研等,而學校能用于發展體育相關產業的資金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資金是制約我國高校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非常大的瓶頸。再是,高校中雖然聚集了一批高學歷、高知識、高職稱的一流專業人才,但由于受到我國體育人才培養體制的影響,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緊缺。從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經營人才的現狀來看,人數少、專業素質偏低、學校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培養與提高,是抑制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3、經營項目形式方式單一
雖然全國有不少院校已經開展體育產業,有的學校利用自身專業的優勢發展的不錯。但總體來說高校體育產業經營項目和形式比較單一,路子教窄,辦法甚少,僅僅停留在體育場館的租賃、組織和承辦各種健身培訓,以及體育設備、器材的銷售與經營。其服務的對象主要以本校師生為主,其組織行為也主要局限于校園內,殊不知校外的群眾對體育服務嚴重的缺失,而校內體育設備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現閑置的現象,這樣就導致高效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缺乏交流與合作,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更談不上產生規模效益。
2、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建議
2.1、解放思想,建立責任意識和市場意識
早在國務院公布的《全民健身條例》中就對學校體育設施的開放利用做了原則性規定,也就是要求相關部門承擔起一定的法定責任。因此學校應當與社會建立密切的聯系,了解社會對體育消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展體育產業。高校體育更要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樹立新的管理理念,采取相應的營銷措施,學校體育工作部門也要改變以前不求自我發展的思想,大膽嘗試,采取有償資助、資源共享的方式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加快高校體育的產業化發展。在保證高校正常體育運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體育資源,推進體育資源的商品化和社會化。
2.2、積極培養體育產業相關人才
人力資源是體育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解決體育產業人才資源短缺和提高體育產業工作人員的素質是發展體育產業的關鍵。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必須具有高素質的人才,集體育、管理、經濟等知識和能力為一身的人才,否則再好的市場也得不到開發和發展。所以,要實現高校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大力培養體育產業人才,不斷提高體育產業管理水平。高校具有一批高學歷的體育教師就是高校的優勢所在,但是大多是從事教學而非市場,所以高??梢酝ㄟ^選送有相關優勢的教師進行學習進修,使其了解掌握現代體育管理和體育經營知識,更好的為學校體育事業服務和奉獻。
2.3、努力開發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途徑
高校應結合自身優勢開發多種體育項目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提高場地利用率,向學生,教師以及社會集體開放,租賃場地,同時還可以承辦單位運動會得裁判等后勤服務工作。開辦課外業余體育活動俱樂部,增加體育消費人口。還可以開辦短期培訓班,廣大健身娛樂市場。許多高校因為經費短缺,每年用于比賽的款項實在有限,不得不放棄一些賽事,這樣嚴重阻礙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所以學校應該努力爭取企業贊助,提高專業水平,進而擴大學校體育的影響,形成良性循環。現在各地大學城的建立,各地高校聚集,高校就可以通過多校聯合開發,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資源,提高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效率和發展速度。
作者:梁鳳云 顧勇 單位: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suonuo77.com/qkh/54768.html